罢息诛求,敦尚节俭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【名句】罢息诛求①,敦②尚节俭。
【注释】①诛求:索取。②敦:崇尚。
【释义】罢除对百姓的索取,崇尚节俭之风气。
【点评】不罢去索取,则难以提倡节俭。
参考文献
陆贽《翰苑集·论裴延龄奸蠹书一首》
猜你喜欢
- 《不是虚心岂得贤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不法法则事毋常,法不法则令不行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
- 诗品出于人品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《权势之徒,虽至亲亦作威福,岂知烟云过眼,已立见其消亡;奸邪之辈,即平地亦起风波,岂知神鬼有灵,不肯听其颠倒》译文
- 《破因循之旧格,布简快之新条》原文与赏析
- 《盘马弯弓惜不发.》什么意思|出处|翻译|用法例释
- 《出风舞森桂,落日暧圆松.》原诗出处,译文,注释
- 《诗篇虽小技,其源本经史;必也万卷储,始足使驱使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
- 苦恨年年压金线,为他人作嫁衣裳
- 《位已高而意益下,官益大而心益小,禄已厚而慎不敢取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柳炭松弱无力,见火即尽。榆炭稍强,火稍烈。桑炭强,山栗炭更强。皆逼人而耐久。木死成灰,其性自在。
- 关于生活的名言名句大全
- 关于《口号》见解句子、观点和看法
- 贵者则贱者恶之,富者则贫者恶之
- 《飞来双白鹄,乃从西北来.十十五五,罗列成行.》原诗出处,译文,注释
- 俭则伤事,侈则伤货
- 食必常饱,然后求美;衣必常暖,然后求丽;居必常安,然后求乐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乱刑之刑,刑以生刑;恶杀之杀,杀以致杀
- 《善则称人,过则称己,则民不争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江湖酒伴如相问,终老烟波不计程》什么意思,原诗出处,注解
- 治道首尚节俭,天地生财有限,惟凡事节...
- 沃土之民不材,逸也;瘠土之民莫不向...
- 怀与安,实疚大事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...
- 益节俭,服饰不事鲜好,持不杀戒,食无...
- 明经节俭,诸儒称之。|什么意思|大意|...
- 宠而不骄,以谦恭为之本;满而不溢,以...
- 节俭以立名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...
- 躬率节俭,以周其乏。|什么意思|大意|...
- 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|什么意...
- 不节若,则嗟若。无咎。|什么意思|大...
- 治道首尚节俭,天地生财有限,惟凡事节省则不至于穷困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盖修己治人之道,无过于节俭。节俭则嗜欲不行,无声色货利之失德,所以为善也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衣禄原有定数,必节俭简省,乃可久延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良有司者,苟能出令禁止,教以节俭,率以朴纯,使皆省无益之费,以为有用之资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以节俭为之倡率,禁难得之货,明贪墨之刑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,无一不与寒士相同,庶可以成大器;若沾染富贵气习,则难望有成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凡仕宦之家,由俭入奢易,由奢返俭难。尔年尚幼,切不可贪爱奢华,不可惯习懒惰。无论大家小家,士农工商,勤苦俭约,未有不兴;骄奢倦怠,未有不败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所有出殡之事,一切皆从俭约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愿弟出以广大之胸,再进以俭约之诫,则尽善矣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制奢俗以变俭约,止浇风而反淳朴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上一篇:躬行节俭,郡国无来献,朝廷无私求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下一篇:躬服节俭,衣食与士卒同,蓄货力耕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