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信义,行节俭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【名句】布①信义,行②节俭。
【注释】①布:传布。②行:施行。
【释义】广泛地传布信义,施行节俭之政策。
【点评】这是明太祖朱元璋推行过的政策。
参考文献
《明史·太祖纪三》
猜你喜欢
- 处世名言·忍经—元吴亮《出胯下》原文|译文|赏析
- 《君子上交不谄,下交不渎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心知之,口能传之,而手又能应之,夫是谓之词达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
- 原不萌芽,说甚生机。
- 《警言救人 功德无量》原文|译文|文言文翻译
- 《打起黄莺儿,莫教枝上啼。》是什么意思|译文|出处
- 倚南窗以寄傲,审容膝之易安
- 歇后语《腊月萝卜,冻了心》是什么意思,比喻什么
- 《不是一番寒彻骨,争得梅花扑鼻香.》什么意思|出处|翻译|用法例释
- 《自古侯王能自保全者甚少,皆由生长富贵,好尚骄逸,多不解亲君子远小人故尔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功勋入丹青,名迹万世香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落月满屋梁 犹疑照颜色》诗词名句鉴赏
- 养生之人,欲血脉常如水之流。坐不欲至倦,行不欲至劳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《戒疏于虑 警伤于察》原文|译文|文言文翻译
- 《落絮飞英春树暖,断桥幽谷鸟声新.》原诗出处,译文,注释
- 《苟得其人,虽仇必举;苟非其人,虽亲不授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矛盾。》是什么意思|译文|出处
- 《长江后浪推前浪,浮世新人换旧人.》什么意思|出处|翻译|用法例释
- 《菡萏香销翠叶残,西风愁起绿波间.》什么意思|出处|翻译|用法例释
- 《帐北天应尽,河声出塞流.》原诗出处,译文,注释
- 治道首尚节俭,天地生财有限,惟凡事节...
- 沃土之民不材,逸也;瘠土之民莫不向...
- 怀与安,实疚大事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...
- 益节俭,服饰不事鲜好,持不杀戒,食无...
- 明经节俭,诸儒称之。|什么意思|大意|...
- 宠而不骄,以谦恭为之本;满而不溢,以...
- 节俭以立名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...
- 躬率节俭,以周其乏。|什么意思|大意|...
- 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|什么意...
- 不节若,则嗟若。无咎。|什么意思|大...
- 治道首尚节俭,天地生财有限,惟凡事节省则不至于穷困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盖修己治人之道,无过于节俭。节俭则嗜欲不行,无声色货利之失德,所以为善也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衣禄原有定数,必节俭简省,乃可久延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良有司者,苟能出令禁止,教以节俭,率以朴纯,使皆省无益之费,以为有用之资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以节俭为之倡率,禁难得之货,明贪墨之刑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,无一不与寒士相同,庶可以成大器;若沾染富贵气习,则难望有成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凡仕宦之家,由俭入奢易,由奢返俭难。尔年尚幼,切不可贪爱奢华,不可惯习懒惰。无论大家小家,士农工商,勤苦俭约,未有不兴;骄奢倦怠,未有不败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所有出殡之事,一切皆从俭约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愿弟出以广大之胸,再进以俭约之诫,则尽善矣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制奢俗以变俭约,止浇风而反淳朴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上一篇: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下一篇:务从节俭,以厚风俗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