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
·万物有丑好,各各一姿分。唯人即不尔,学与不学分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觅句新知律,摊书解满床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夫物速成则疾衰亡,晚就则善终;朝华之草,夕而零落;松柏之茂,隆冬不衰。|什么意思|大
-
·己善,亦乐人之善也;己能,亦乐人之能也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子当以养为心,父当以学为教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人有三不幸:少年登高科,一不幸;席父兄之势为美官,二不幸;有高才能文章,三不幸也。|
-
·恩仇分明,此四字非有道者之言也,无好人三字,非有德者之言也,后生戒之。|什么意思|大意
-
·不登高,不临深,不苟訾,不苟笑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教子尊学以隆国化,僮奴衣布,马不秣谷,食饮之用,不过凡庶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见富贵而生谗容者,最可耻;遇贫穷而作骄态者,贱莫甚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丧礼贵哀,佛事徒为观看之美,诚何益,不若节浮费而依古礼,施惠宗族之贫者。|什么意思|大
-
·夫人有善鲜不自伐,有能寡不自矜;伐则掩人,矜则陵人;掩人者人掩之,陵人者人亦陵之也
-
·勿鄙人短,勿恃己长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谏者为救过也,亲之命可从而不从,是悖戾也;不可从而从之,则陷亲于大恶。|什么意思|大
-
·小时无大伤,习性防已后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人多言曰饶舌,物堪食曰可口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人虽至愚,责人则明;虽有聪明,恕己则昏。尔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,恕己之心恕人,不患不到
-
·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诗书勤乃有,不勤腹空虚,欲知学之力,贤愚同一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嗜欲者溃腹之患也,货利者丧身之仇也,嫉妬者离躯之害也,谗慝者断胫之兵也。|什么意思|
-
·有德者皆由俭而来,俭则寡欲,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,可以直道而行;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,
-
·吾没后不得作道佛二家斋醮,此吾生平所志,若等不可违命作之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
-
·身也者,父母之遗体也,行父母之遗体,敢不敬乎?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不读《诗》无以言,不读《礼》无以立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无以猜忌为心,无以有无为怀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温习文字,清心洁行,以自树立平生之称,当见大节,不必窃论曲直,取小名招大悔矣。|什么意
-
·君子扬人之善,小人讦人之恶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施惠勿念,受恩莫忘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知子莫若父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人皆因禄富,我独以官贫,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凡读书必以五经为本,所谓非圣人之书勿读,读之百遍,其义自见,此外众书可以泛观耳。|什
-
·寒衣针线密,家信墨痕新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仕宦之法,清廉为最,听讼务在详审,用法必求宽恕,追呼决讯不可不慎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
-
·言思乃出,行思乃动,勿辄有毁誉,勿轻论得失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孝衰于妻子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陷人于危,必同其难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非学无以广才,非静无以成学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教子弟毋侈,毋急利,毋入城市,毋传述时事。务耕田读书,惟许学医,亦毋取酬。|什么意思|
-
·忧与祸不偕,洁与富不并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夜卧不眠,常须息心定志,勿妄筹画无益之事,及起邪思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重资财,薄父母,不成人子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戒尔学立身,莫若先孝弟;怡怡奉亲长,不敢生骄易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无以小财为争,无以小事为雠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夫士君子生于世,己无能而望他人用之,己无善而望他人爱之,亦犹农夫卤莽种之,而怨大泽之
-
·在生本求多子孙,及有谁知更辛苦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忧人之忧,乐人之乐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弗爱弗利,亲子叛父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游子久不归,不识陌与阡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老子偷瓜盗果,儿子杀人放火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富贵盈溢,未有能终者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喜怒之言,勿出诸口;造次颠沛,勿忘于恕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,出则致节于国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文不可不学,勿作文士;诗不可不学,勿作诗人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人惟有礼,庶可免相鼠之刺;若徒能言,夫何异禽兽之心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为子之道,莫大于宝身、全行、以显父母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出其言善,则千里之外应之;出其言不善,则千里之外违之,况其迩者乎!|什么意思|大意|注
-
·子弟婿居官随器自任调之,勿过其器而居人之右;子弟车马服用无令越众,则保家能治国。|
-
·与人交游,若常见其短而不见其长,则时日不可同处;若常念其长而不顾其短,虽终身与之交
-
·更宜每事韬晦,惧轻言之失为妙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父母威严而有慈,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爱子,教之以义方,弗纳于邪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有过不能改,知贤不肯亲,虽生人世上,未得谓之人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闻人毁己而忿者,恶丑声之加己,反报者滋甚,不如默而自修也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
-
·甘脆肥脓,命曰腐肠之药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君子不失足于人,不失色于人,不失口于人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节酒慎言,喜怒必思,爱而知憎,恶而知善,动念宽恕,审而后兴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
-
·士大夫子弟,数岁已上,莫不被教,多者或至礼、传,少者不失诗、论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
-
·夫志当存高远,慕先贤,绝情欲,弃凝滞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吾闻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凡与人同坐,夏则己择凉处,冬则己择暖处,及与人共食,多取先取,皆无德之一端也。|什么意
-
·与其溺于人,宁溺于渊,溺于渊犹可游也,溺于人不可救也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父母之命,勿逆勿怠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士有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凌人者,人亦凌之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有轻论人恶者,及见贵胜则敬重之,见贫贱则慢易之,此人行之大失,立身之大病也。|什么意
-
·弟之事兄于敬爱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
·贤而多财,则损其志;愚而多财,则益其过。且夫富者,众人之怨也;吾既亡以教化子孙,不欲
-
·贫人勿说大话,妇人勿说汉话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《齿以刚亡,舌以柔存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齐家治国平天下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鼹鼠饮河,不过满腹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黯然销魂者,唯别而已矣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,要内外整洁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黄鹤一去不复返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黄金若粪土,肝胆硬如铁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黄绢、幼妇、外孙、齑臼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鹿死不择音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