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子·文本篇·贵义
1.子墨子曰:万事莫贵于义。今谓人曰:予子冠履,而断子之手足,子为之乎?必不为。何故?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。又曰:予子天下,而杀子之身,子为之乎?必不为。何故?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。争一言以相杀,是贵义于其身也。故曰:万事莫贵于义也。
2.子墨子自鲁即齐①,过故人②,谓子墨子曰:“今天下莫为义,子独自苦而为义,子不若已。”子墨子曰:“今有人于此,有子十人,一人耕而九人处③,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。何故?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。今天下莫为义,则子如劝我者也④,何故止我?”
3.子墨子南游于楚,见楚惠王,惠王以老辞,使穆贺见子墨子。子墨子说穆贺,穆贺大说,谓子墨子曰:“子之言,则成善矣!而君王,天下之大王也,毋乃曰‘贱人之所为’而不用乎?”子墨子曰:“唯其可行,譬若药然,草之本,天子食之,以顺其疾,岂曰‘一草之本’而不食哉?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,大人为酒醴粢盛,以祭上帝鬼神,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?故虽贱人也,上比之农,下比之药,曾不若一草之本乎?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?昔者汤将往见伊尹,令彭氏之子御。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:‘君将何之?’汤曰:‘将往见伊尹。’彭氏之子曰:‘伊尹,天下之贱人也。若君欲见之,亦令召问焉,彼受赐矣。’汤曰:‘非女所知也。今有药此,食之则耳加聪,目加明,则吾必说而强食之。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,譬之良医善药也。而子不欲我见伊尹,是子不欲吾善也。’因下彭氏之子,不使御。彼苟然,然后可也。”
4.子墨子曰:“凡言凡动,利于天鬼百姓者为之。凡言凡动,害于天鬼百姓者舍之。凡言凡动,合于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为之;凡言凡动,合于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舍之。”
5.子墨子曰:“言足以迁行者,常之。不足以迁行者,勿常。不足以迁行而常之,是荡口也。”
6.子墨子曰:“必去六僻⑤。默则思,言则诲,动则事,使三者代御⑥,必为圣人。必去喜,去怒,去乐,去悲,去爱,去恶,而用仁义。手足口鼻耳,从事于义,必为圣人。”
7.子墨子谓二三子曰:“为义而不能,必无排其道,譬若匠人之斫而不能,无排其绳。”
8.子墨子曰:“世之君子,使之为一犬一彘之宰,不能则辞之,使为一国之相,不能而为之,岂不悖哉!”
9.子墨子言曰:“今瞽曰,皑者白也⑦,黔者黑也⑧,虽明目者无以易之。兼白黑,使瞽取焉,不能知也。故我曰瞽不知白黑者,非以其名也,以其取也。今天下之君子之名仁也,虽禹汤无以易之。兼仁与不仁,而使天下之君子取焉,不能知也。故我曰天下之君子不知仁者,非以其名也,亦以其取也。”
10.子墨子曰:“今士之用身,不若商人之用一布之慎也⑨。商人用一布市⑩,不敢继苟而售焉⑪,必择良者。今士之用身则不然,意之所欲则为之,厚者入刑罚⑫,薄者被毁丑⑬,则士之用身,不若商人之用一布之慎也。”
11.子墨子曰:“世之君子,欲其义之成,而助之修其身则愠,是犹欲其墙之成,而人助之筑则愠也,岂不悖哉!”
12.子墨子曰:“古之圣王,欲传其道于后世,是故书之竹帛,镂之金石,传遗后世子孙,欲后世子孙法之也。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,是废先王之传也。”
13.子墨子南游使卫,关中载书甚多⑭,弦唐子见而怪之,曰,吾夫子教公尚过曰,揣曲直而已⑮,今夫子载书甚多,何有也?”子墨子曰:“昔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,夕见七十士,故周公旦佐相天子,其修至于今。翟上无君上之事,下无耕农之难,吾安敢废此?翟闻之,同归之物,信有误者,然而民听不钧,是以书多也。今若过之心者,数逆于精微⑯,同归之物,既已知其要矣,是以不教以书也,而子何怪焉?”
14.子墨子谓公良桓子曰,卫,小国也,处于齐、晋之间,犹贫家之处于富家之间也。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,则速亡必矣。今简子之家⑰,饰车数百乘,马食菽粟者数百匹,妇人衣文绣者数百人,吾取饰车食马之费,与绣衣之财,以畜士,必千人有余,若有患难,则使百人处于前,数百于后,与妇人数百人处前后,孰安?吾以为不若畜士之安也。
15.子墨子仕人于卫,所仕者至而反。子墨子曰:“何故反?”对曰:“与我言而不当,曰,待女以千盆⑱,授我五百盆,故去之也。”子墨子曰:“授子过千盆,则子去之乎?”对曰:“不去。”子墨子曰:“然则非为其不审也,为其寡也。”
16.子墨子曰:“世俗之君子,视义士不若负粟者⑲。今有人于此,负粟息于路侧,欲起而不能,君子见之,无长少贵贱,必起之。何故也?曰:义也。今为义之君子,奉承先王之道以语之,纵不说而行⑳,又从而非毁之,则是世俗之君子之视义士也,不若视负粟者也。”
17.子墨子曰:“商人之四方,市贾倍蓰㉑,虽有关梁之难㉒,盗贼之危,必为之。今士坐而言义,无关梁之难,盗贼之危,此为倍蓰,不可胜计,然而不为,则士之计利,不若商人之察也。”
18.子墨子北之齐,遇日者㉓。日者曰:“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,而先生之色黑,不可以北。”子墨子不听,遂北,至淄水,不遂而反焉。日者曰:“我谓先生不可以北。”子墨子曰:“南之人不得北,北之人不得南,其色有黑者,有白者,何故皆不遂也?且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,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,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,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,若用子之言,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。是违心而虚天下也㉔,子之言不可用也。”
19.子墨子曰:“吾言足用矣,舍吾言革思者㉕,是犹舍获而捃粟也㉖。以其言非吾言者,是犹以卵投石也,尽天下之卵,其石犹是也,不可毁也。”
〔注释〕①即:到。②过:探望,访问。故人:老友。③处:闲处,闲待,坐食。④如:宜,应该,应当。⑤六僻:六种偏僻的爱好,指喜怒乐悲(哀)爱恶。僻:偏僻,邪僻。⑥三者代御:指用“默则思,言则诲,动则事”三种要求,互相交替地起统率作用。代:交替,轮流。御:驾驭,控制,治理,统率。⑦皑:白。⑧黔:黑色。⑨布:古代钱币。 ⑩布市:用钱买物。市:市场交易,买物。⑪继苟而售:随便购物,轻易买东西。⑫厚:情节严重。⑬薄:情节轻微。⑭关中:车厢。 ⑮揣曲直:衡量是非。揣:衡量。⑯数逆于精微:仔细考察精微奥妙。 ⑰简:阅,看。⑱盆:量粟米容量的单位,指俸禄的数量。 ⑲负粟:用肩膀扛粮食,背粮食。⑳纵不说而行:纵然不喜欢实行。㉑倍:一倍。蓰:五倍。㉒关梁:关隘桥梁。㉓日者:古时根据天象占卜的人。㉔违心而虚天下:违背心愿,欺骗天下。㉕舍吾言革思:弃舍我的言论,改变思考。㉖舍获而捃粟:舍弃丰盛的收获,捡拾遗落在地上的米粒。比喻舍本逐末,放大抓小。
【鉴赏】本篇共19章,其中有13章是墨子的独白,另有四章是墨子跟时人的对话,有两章是墨子跟弟子的对话。本篇墨子关于圣人观和“吾言足用”的自白,反映了墨子对自身历史使命感的自觉和自我评价,值得关注。
本篇第6章载墨子说,静默时就深入思考,出言说话就教诲别人,行动就从事正义的事业,使这三种要求交替地起统率驾驭作用,就能成为圣人。这是贯穿墨子全部议论的基本思想。《尚贤中》说,圣人应该“精其思虑,索天下之隐事遗利”。《尚贤下》说,为贤之道包含着“有道者劝以教人”的应有意义,“隐慝良道而不相教诲也”,则是不仁不义的行为。
本篇第1章说:“万事莫贵于义。”第2章墨子在齐国的老朋友,对墨子说:“今天下莫为义,子独自苦而为义。”第4章墨子自称:“凡言凡动,合于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为之;凡言凡动,合于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舍之。”这同《荀子·正名》所谓“正利而为谓之事,正义而为谓之行”是一致的。第16章载墨子把自己称为终生实行仁义的“义士”,以“世俗之君子,视义士不若负粟(背粮食)者”自嘲自况。
墨子所谓“去六僻”,就是排除违反仁义原则的“喜怒乐悲(哀)爱恶”等个人的思想感情,把仁义作为衡量一切是非的标准。圣人的眼耳鼻舌身等认知器官和手足等运动器官以及视听言动,应该全部投入为实现仁义而奋斗的事业中去。墨子对其圣人观的阐释,言简意赅,内涵丰富,从中可窥见这位文化巨人的人生理想、人格特征和思想风貌。
墨子在活着时,就被称为圣人。墨子门徒跌鼻,曾对墨子提出疑问:“今先生圣人也,何故有疾(为什么会生病)?”本篇第3章所载资讯,时间在前439年,墨子到楚国游说,顺便把自己的著作献给楚惠王看。惠王借口自己年老,派大臣穆贺出面接待墨子。楚国封君鲁阳文君提醒楚惠王说:“墨子,北方贤圣人。”规劝楚王不要怠慢墨子这位“贤圣人”。
跌鼻和鲁阳文君不约而同地说墨子是“圣人”,反映当时社会对墨子的一般认识和评价。墨子作为“北方贤圣”的地位,在他的壮年时代业已确立。本章载墨子自我评价自己的学说,“上比之农,下比之药”,是“贱人之所为”,就像农民生产的粮食,采集的草药,有普世价值,对任何人都有用。
本篇第19章载墨子说,我的言论就足够用了。如果抛开我的言论,遵照别的学说,相当于农民抛弃收获,捡拾遗落在地上的几粒粮食。舍获而拾粟,意同于丢西瓜捡芝麻。你用别的学说,非难我的学说,是“以卵投石”,拿鸡蛋打石头,把天下的鸡蛋都打烂,我这块石头依然牢不可破。因为我的学说是真理,不会被攻陷。这是墨子的豪言壮语,充分表现出墨子对自己学说的自信。从墨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贡献来看,墨子的自信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据。
上一篇:《墨子·文本篇·节葬》鉴赏
下一篇:《墨子·文本篇·辞过》鉴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