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;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;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。”
荀子认为:来问问题的人,问不正当的事者不和他谈;来争气的不和他谈;只有诚心求教、礼节周到的才对他讲。本段是说,根据上面谈的答问和原则,不该讲的而讲了,叫“傲”;该讲的而不讲,叫“隐”;不观察来者的神色而讲,叫“瞽”。这三者都不对。
上一篇:《木犹如此,人何以堪?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下一篇:《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,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