苟利国家,不求富贵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【名句】苟①利国家,不求富贵。
【注释】①苟:如果。
【释义】如果有利于国家,何必要求自己的富贵。
【点评】这是一种非常高尚的情操。
参考文献
《礼记·儒行》
猜你喜欢
- 《仁义起发是恻隐羞恶,及到那人物上,方见得爱与宜,故曰“爱之理,宜之理”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还向万竿深竹里,一枝浑卧碧流中》什么意思,原诗出处,注解
- 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- 见善明,则重名节如泰山;用心刚,则轻生死如鸿毛
- 《云揉山欲话,潮横雨如奔.稻蟹乘秋熟,豚蹄佐酒浑.》原诗出处,译文,注释
- 《言不持正,论如其已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逸兴凌山月,新诗夺海霞.》原诗出处,译文,注释
- 晚色霞千片,秋声雁一行
- 关于《反叛》见解、观点和看法
- 《怀与安实败名。》是什么意思|译文|出处
- 《治国使众莫如法,禁淫止暴莫如刑》原文与赏析
- 《山雨欲来风满楼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道不拾遗,民不妄取
- 《大象无形。》是什么意思|译文|出处
- 《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.》什么意思|出处|翻译|用法例释
- 近来觉得诗文一事,只是直写胸臆,如谚语所谓开口见喉咙者,使后人读之,如真见其面目,瑜瑕俱不容掩,所谓本色,此为上乘文字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孝经《《礼记》中对孝的论述》全文|译文
- 《夫人虽有性质美,而心辩知,必将求贤师而事之,择良友而友之.得贤师而事之,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.得良友而友之,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道在己而无忧,故悦;悦而忧惑不妄起,则所虑者正而自精.不然,在己无大常之理,物至情移,愈变而愈迷矣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残月色不改,高贤德常新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
- 闻义能徙,视死如归。万事有不平,尔何...
- 《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力不赡也;以...
- 《无本不立,无文不行.》什么意思,出...
- 《君子学道则爱人,小人学道则易使也....
- 《君子谋道不谋食.耕也,馁在其中矣;...
- 《有德者必有言,有言者不必有德.仁者...
- 《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...
- 《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.》什...
- 《德之不修,学之不讲,闻义不能徙,不...
- 《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.》什么意思,出...
- 君子有九思|什么意思
- 德之不修,学之不讲,闻义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,是吾忧也。
- 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;知者动,仁者静;知者乐,仁者寿。
- 里仁为美,择不处仁,焉得知?
- 《富者之教子须是重道,贫者之教子须是守节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父母爱其子正也.爱之无穷,而必欲其如何,则邪矣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父有过失,子当谏争(诤),岂可潜谋非法,受不孝之名!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以德遗后者昌,以祸遗后者亡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勉汝言须记,闻人善即师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夫修善立名者,亦犹筑室树果,生则获其利,死则遗其泽.世之汲汲者,不达此意,若其与魂爽俱升,松柏偕茂者,惑矣哉!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
上一篇:不食嗟来之食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下一篇:以公灭私,民其允怀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