饥寒并至而民不为非者,未之有也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【名句】饥寒并至而民不为非者,未之有①也。
【注释】①未之有:从来没有。
【释义】饥寒交迫而人不去做坏事,这是绝不可能的。
【点评】要想保持安定,首先要解决衣食之需。
参考文献
《三国志·魏书·孙休传》
猜你喜欢
- 为政者不赏私劳,不罚私怨
- 共问寒江千里外,征客关山路几重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《治生乎君子,乱生乎小人。》是什么意思|译文|出处
- 《冷情当事 如汤消雪》原文|译文|文言文翻译
- 《细雨梦回鸡塞远,小楼吹彻玉笙寒.》什么意思|出处|翻译|用法例释
- 《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》是什么意思|译文|出处
- 《红颜未老恩先断》什么意思|全诗|出处|赏析
- 《汝励志读书,勉力为人,凡遇善事力稍能为即为之,俟有余而后济人,嗟何及矣?》原文解读|译文|感想
- 《晓日北窗红,邻鸡振翼雄.》原诗出处,译文,注释
- 《悲回风之摇蕙兮,心冤结而内伤.》原诗出处,译文,注释
- 《奇正之变,不可胜穷》原文与赏析
- 《今古惟称知己少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弄晴沾落絮,带雨护园花.有课尝输蜜,无春不到衙.》原诗出处,译文,注释
- 《贱而好德者尊,贫而有义者荣。》译文与赏析
- 有处常之五常,有处变之五常。处常之五常是经,人所共知;处变之五常是权,非识道者不能知也。不擒二毛,不以仁称;而血流漂杵,不害其为仁。“二子乘舟”,不以义称;而管、霍被戮,不害其为义。由此推之,不可胜数也。嗟夫!世无有识者,每泥于常而不通其变。世无识有识者,每责其经而不谅其权。此两人皆道之贼也,事之所以难济也。噫!非精义择中之君子,其谁能用之?其谁能识之?
- 《鹬蚌相争,渔人得利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.》什么意思|出处|翻译|用法例释
- 《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木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,今时之人不然也,以酒为浆,以妄为常,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,不知持满,不时御神,务快其心,逆于生乐,起居无节,故半百而衰也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
- 歇后语《瞎子背拐子走,由你指点》是什么意思,比喻什么
- 关于道德伦理·公道的名人名言大全
- 闑内不理,无以整外。|什么意思|大意|...
- 《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...
- 《夫心贵乎公,而量贵乎大,公则视人如...
- 《和以处众,宽以接下,恕以待人,君子...
- 《君子扬人之善,小人讦(jie结)人之恶...
- 《君子不责人所不及,不强人所不能.》...
- 《己是而彼非,不当与非争;己非而彼是...
- 《达人大观兮,无物不可.》什么意思,...
- 《不知则问,不能则学.虽智必质,然后...
- 《人无弘量,但有小谨,不能大立也.》...
上一篇:仇雠有善,不得不举;亲戚有恶,不得不诛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下一篇:让礼一寸,得礼一尺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