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句】兆民未安,思所泰之;四夷未附,思所来之;兵革未息,何以弭之;田畴多芜,何以辟之;贤人在野,我将进之;佞臣立朝,我将斥之;六气不和,灾眚荐至,愿避位以禳之;五刑未措,欺诈日生,请修德以厘之。
【注释】
选自宋·王禹偁《待漏院记》。
兆民:万民百姓。兆,百万。
泰之:使他们(百姓)安泰。泰,平定、安定。
四夷:四方的少数民族。
来:同“徕”,使动用法,使……来归顺、服从,即以安抚的方法招致而来。
兵革:指战事。兵,兵器。革,盔甲。
弭:平息,消除。
田畴:田地。
辟:开辟,垦殖。
进:举荐。
佞臣:善于巧言谄媚的奸臣。
立朝:在朝为官。
斥:斥退。
六气:指阴、阳(晴)、风、雨、晦(昏暗)、明这六种自然现象。
灾眚:灾祸。
荐至:重复、频繁发生。荐,屡次,接连。
避位以禳之:辞去职位以祈求上天消除灾祸。禳,古代以祭祷消除灾祸的一种迷信活动。
五刑:五种刑罚。
措:举措。
厘:治理,改正,订正。
【赏析】
王禹偁这篇《待漏院记》写于宋太宗淳化初年(公元990—991年)大理寺判官任上。北宋初年,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急剧发展。晚唐五代滋生的社会弊病不仅留存了下来,还有日益恶化之势,于是朝廷中一些有识之士试图酝酿“变法”,以巩固赵宋王朝的统治。王禹偁时年34岁,是一个怀抱改革理想的官员。由于待漏院是百官上早朝时等候召见的场所,所以文中自然而然地谈起了为官之道。而百官之中又以宰相为首要,所以又表达了为相者应该勤政安民,公正无私,使天下太平,人民康阜的思想:
“兆民未安,思所泰之;四夷未附,思所来之;兵革未息,何以弭之;田畴多芜,何以辟之;贤人在野,我将进之;佞臣立朝,我将斥之;六气不和,灾眚荐至,愿避位以禳之;五刑未措,欺诈日生,请修德以厘之。”
意思说:百姓尚未安定,想着怎样使他们生活安康;四方少数民族尚未归顺,想着怎样使他们归服;战争尚未停息,想着怎样消除战乱;田地尚有许多荒芜的,想着怎样将它们开垦出来;贤人尚未得到任用,我应该将他们推荐上来;奸邪尚在朝中,我应该将他们贬斥出去;风雨不调,灾害不断,我愿意辞掉相位,祷告上天,消除灾害;法律尚不完善,欺诈经常发生,我将修养德行,加强治理。
文章描写东方未明之时,宰相去到待漏院的情景。作者连用了“北阙向曙”、“东方未明”、“玉漏犹滴”三个词组,来烘托宰相“务于勤”的气氛。然而应该“勤”些什么,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想法。作者以自己丰富的联想,着重刻画了三类宰相。本句所表现的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励精图治的贤相,这样的贤相在待漏院里,所思所想,应该是忧国忧民的种种思虑:即怎样使百姓生活安康,怎样使四方少数民族归服,怎样消除战乱,怎样将荒芜的田地开垦出来,怎样将贤能的人推荐上来,将奸邪小人贬出朝纲,天灾不断,那么应当辞掉相位,祷告上苍,法律不完善,欺诈行为经常发生,那么应当修养德行,加强治理。
为了表达好宰相的上述思虑,作者在语言运用上,精心选择了“思”、“何以”、“我将”、“愿”、“请”等词,来刻画贤相一心为国为民、勤于政务的内心思维活动,细腻、真切而又传神。
所以,当君主采纳了贤相提出的治国良策,国家政治因此而清平,人民生活因此而富裕。那么,宰相总领百官,享受很高的俸禄,便不是侥幸受宠,而是十分应该的了。应该说,在这类理想官员的身上,寄寓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理想。
上一篇:若其亭亭物表,皎皎霞外,芥千金而不眄,屣万乘其如脱,闻凤吹于洛浦,值薪歌于延濑,固亦有焉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下一篇:生而为英,死而为灵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