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句】业患不能精,无患有司之不明。行患不能成,无患有司之不公。
【注释】
选自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。
患:担忧,顾虑。
有司:指主管的官吏。
行:品行,品德。
【赏析】
韩愈青年时代以才自傲,认为功名唾手可得,然而屡试不第,到第四次才考上进士。其后,吏部三次调试,未能得官。到他35岁时,才授以四门博士(地位低于国子博士)之职。其后,贞元十八年至元和七年,韩愈一直任国子博士,在唐代,博士被视为闲官。韩愈仕途失意,久不迁官。于是写了《进学解》,文中以先生劝学,生徒质问的方式,抒发了自己的一腔愤懑之情。他说:
“业患不能精,无患有司之不明。行患不能成,无患有司之不公。”
意思是:学业担心不精通,而不必担忧用人部门不明察;品行修养担心不到家,而不必担忧用人部门不公正。
韩愈劝导学生说,当朝君圣臣贤,励精图治,注意识拔人才。所以,大家应该加强“业”和“行”两方面的修炼,只要学业精,有才华,就不愁不被发现;只要品行好,为人正派,就不愁不被录用,无须担忧朝廷的用人部门不明不公。
这句话从正面鼓励学生,完全是正确的,至今也没有过时。老师们也常以此教育学生:只要学业优秀,品行好,就一定能够脱颖而出,为有关单位发现和任用。
然而,韩愈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导学生。韩愈作了十多年博士,久不迁官,使他感到愤慨而悲哀。他巧妙地借学生之口,质询这一教诲的可信度,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快。学生们赞扬说,“先生之业,可谓勤唉”;“先生之于儒;可谓有劳矣”;“先生之于文,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”,“先生之于为人,可谓成矣”。意思说,先生为学勤勉,六经、诸子无不精研;先生批判佛、老,力挽狂澜,大有功于儒道;先生博取先秦西汉诸家文字之长,写作古文得心应手;而且先生敢作敢为,通晓治道,为人处世,可谓有成。先生的“业”、“行”均很有成就,却遭际坎坷,不得其用,如此看来,业精、行成有什么用呢?
作者于是借这个话题,阐述了一番其中的道理。他以工匠、医师为喻,说明“宰相之方”,用人能兼收并蓄,量才录用。又说盂轲、荀况乃圣人之徒,尚且不遇于世。而自己“学虽勤而不由其统,言虽多而不要其中,文虽奇而不济于用,行虽修而不显于众”,所以被投闲置散,也没什么可抱怨的。若还不知足,不自量力,岂不等于是要求宰相以小材充大用吗!
韩愈一面承认自己“学勤”、“言多”、“文奇”、“行修”,一面贬抑自己“学”不由统,“言”不要中,“文”不济用,“行”不显于众。这一褒一贬,大有深意。学生的褒,内容具体,实实在在,使人信服。而自贬的话,空泛无依,表面谦逊,实是显耀。但语言温婉,不会得罪人。所以,宰相看了,同情他,赞赏他,给他升了职。据马通伯《韩昌黎文集校注》说:“据本传(《唐书·韩愈传》)云:‘再为国子博士,既才高数黜,官又下迁,乃作《进学解》以自喻。执政奇其才,改比部郎中,史馆修撰。’”
上一篇:水抵两岸,悉皆怪石,欹嵌盘曲,不可名状。清流触石,洄悬激注,佳木异竹,垂阴相荫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下一篇: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