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句】大略如行云流水,初无定质,但常行于所当行,常止于所不可不止,文理自然,姿态横生。
【注释】
选自宋·苏轼《答谢民师书》。谢民师,名举廉,字民师,新淦(今江西新干)人,元丰八年(公年1085年)进士,颇有诗名,与叔父谢懋、谢岐,弟谢世充同榜登第,时称“四谢”。
行云流水:比喻文风的自然。
初无定质:文章本无固定的体式。
【赏析】
苏轼的《答谢民师书》写于宋哲宗元符三年(公元1100年),又题作《与谢民师推官书》。这一年,谢民师在广东做幕僚,恰遇苏轼从海南遇赦北还广州,遂带着诗文前往谒见,受到苏轼的赏识。苏轼离开广州后,谢民师多次写信问候。《答谢民师书》便是苏轼行至广东清远时写给他的第二封信。信中叙述了自己与谢民师的交谊,谈论了自己对文艺问题的见解:
“大略如行云流水,初无定质,但常行于所当行,常止于所不可不止,文理自然,姿态横生。”
意思说:写作文章应该像行云流水一样,开始并没有固定的体式,表达思想内容的时候,常常是该描写的时候就描写,该停止的时候就止住。文章思理自然,语言多姿多彩。
苏轼崇尚天然美的文章风格,他在信中称颂谢民师的文风,并针对文章作法与特点,发表了“如行云流水,初无定质”的美学主张,强调文贵自然,同时也强调文章写作应该“姿态横生”,表明他既看重自然流畅的文风,亦重视文采。他自己的创作就遵循了这一美学主张。他的《后赤壁赋》行文自然,多姿多彩,具有典型的“如行云流水”的文体特征。这种自由舒畅、无拘无束的文风,对于表达他那旷达、乐观、自由的个性最恰当不过了。他自己对此也是颇为自负的,在《文说》一文中,他评价自己的作品是:“吾文如万斛泉源,不择地而出,在平地滔滔汩汩,虽一日千里无难;及其与山石曲折,随物赋形,而不可知也。所可知者,常行于所当行,常止于不可不止,如是而已矣。”这与他在《答谢民师书》中的观点正好互相参证,表明他崇尚平易自然的文风是一贯的,也是躬身力行的。事实上,苏轼提倡的这种贵在自然,“如行云流水”的文章境界,苏轼自己首先达到了。
苏轼崇尚天然之美,反对故为艰深之态,所以,他对扬雄“好为艰深之辞”的雕琢文风进行了严肃批评,进一步阐明“行云流水”的境界取决于内容,而非外在形式,这就更加明确地昭示出苏轼重天然、讲文采的文学观。
上一篇: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、荇交错,盖竹柏影也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下一篇: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纵一苇之所如,凌万顷之茫然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