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句】为渊驱鱼者,獭也;为丛驱爵者,也;为汤、武驱民者,桀与纣也。
【注释】
选自《孟子·离娄上》。
驱:驱赶。
獭:水獭。
丛:丛林。
爵:同“雀”。
鹯(zhān):鹞鹰一类猛禽。
【赏析】
孟子在谈到国家存亡与民众、民心关系时,强调民心的向背是兴亡的关键,而要获得民心,必须与民众息息相通、忧乐与共。他说:
“为渊驱鱼者,獭也;为丛驱爵者,鹯也;为汤、武驱民者,桀与纣也。”
意思是:水獭捕食鱼类,是把鱼类驱赶至深渊,鹯捕食鸟雀,是把鸟雀赶进树丛;夏桀和商纣王施行暴政,是把人民推向商汤、周武王。
孟子毕生宣传、倡导、推动实行仁政。仁政是百姓的根本利益所在,是百姓迫切需要的,因此,百姓是仁政的天然支持者。一个政治家高举仁政的大旗,就能够号召群众,争取百姓,壮大自己,战胜敌人。反之,为非作歹,推行暴政,倒行逆施,无异于为渊驱鱼,为丛驱雀,就会把民众推向实行仁政的对手手中,为自己埋下失败的种子。
孟子认为,“民之归仁也,犹水之就下”。当年夏桀实行暴政,失去了百姓的拥戴,是在为商汤驱民,商汤于是凭借方圆五十里之地而推翻夏朝,拥有天下。殷纣王施行暴政,失去了百姓的支持,是在为周武王驱民,周武王于是凭借方圆百里之地推翻商朝,拥有天下。施行仁政的办法很简单:百姓想得到的,就替他们聚积;百姓憎恶的,就不要强加在他们头上。这样,老百姓归附仁德,源源不断,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。
孟子说,仁者无敌。如果天下君王施行仁政,那么暴虐贪婪的诸侯就会把老百姓赶到他那里去。到那时,即使他不想得到天下,也不可能了。所以,一个国家政治、军事兴衰成败的根本原因,就在于是否愿意并真正实施仁政。
上一篇:夫人必自侮,然后人侮之;家必自毁,而后人毁之;国必自伐,而后人伐之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下一篇:《周易》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