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句】太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。
【注释】
选自战国秦李斯《谏逐客书》。
太山:即泰山。
让:拒绝,弃舍。
择:挑选,有所弃舍。此处引申为拒绝不受。
细流:小溪流水。
【赏析】
秦王嬴政元年(前246)时,韩国害怕秦国发兵进攻,派了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游说,建议秦王修一条将泾水分流入洛水的大型灌溉渠,全长三百里,企图借此来消耗秦国的国力,缓和对韩国的军事威胁。秦王发觉韩国的阴谋后,欲杀掉郑国。郑国感慨地说:“臣为韩延数年之命,然渠成,亦秦万世之利也。”秦王权衡利弊后,最终决定继续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。郑国的使命显然带有间谍性质,因此,秦宗室贵族借机排外,挑拨离间,要求将外来客卿(指入秦做官的别国人)赶出秦国。秦王嬴政十年(前237年),秦王下令驱逐一切客卿。李斯于是写了著名的《谏逐客书》,劝谏秦王收回成命。李斯说:
“太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
意思是:泰山不拒绝微小的泥土,所以能够成就它的高大;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,所以能够成就它的浩瀚深广。
李斯以泰山、河海为喻,表达了“王者不却众庶”的主旨。他认为,五帝三王之所以能够无敌于天下,就是因为他们地不分南北,国不分东西,广揽贤能,唯才是举。这好比泰山不拒绝小小泥土,所以能够成就其高大;河海不舍弃涓涓细流,所以能够成就其深广。秦王如欲一统天下,就应该像泰山、河海一样,以宽广博大胸怀,不分地域,不分国界,招贤纳士,亲善民众,显示德行,这样才能汇聚力量,成就一番伟大的功业。反之,则有利于诸侯各国,不利于秦王的统一大业。
李斯这句话,源自《管子·形势》篇:“海不辞水流,故能成其大;山不辞土石,故能成其高。”但李斯在这里用泰山和江海比喻帝王,十分切合秦王好大喜功的心理,所以收到了讽谏的效果。秦王采纳了李斯的建议,取消了逐客令,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。
上一篇: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,而明年无鱼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下一篇: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