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句】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
【注释】
选自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。
过:前一“过”为名词,过错,错误。后一“过”为动词,指犯了错误。
莫大:没有比这更大的。
【赏析】
晋灵公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。他大修宫室,加重赋税;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弹人,欣赏其躲避的窘态;他因熊掌未炖熟而杀害厨师,还用车装载尸体,让妇人拉着经过朝廷。大臣们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大夫士季率先进谏,他往晋灵公前走一段路,就伏到地上行一次礼。灵公知道他要进谏,装作没看见。他只好再往前走,再行礼,直到厅堂下,无可回避了,灵公才接见他。灵公说:“我知道自己错了,我一定会改正的。”
但是,灵公并不是真正愿意改过。他只是抢先一步,想堵住士季进谏的嘴,故意说谎骗人。士季却很高兴,他希望灵公就此改正自新,便真心劝慰道:
“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
意思是:哪个人没有过错呢,有了过错能够改正,没有比这更大的善行了。
士季认为,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但犯了错并不可怕,关键是看对待错误的态度。犯了错能够改正,使人清醒,总结经验,错误就是正确的老师。犯了错不改正,故步自封,便是错上加错,就很危险了。
灵公并没有改正错误,而是错上加错,派武士去刺杀进谏的肱骨大臣。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,不得人心,连他派遣的武士都背叛了他,宁愿自杀,也不愿去伤害忠直的大臣。灵公一错再错,搞得天怨人怒,不久就被人诛杀了。
而士季劝勉的话,“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”,却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箴言。这种过而能改的思想,被孔子视作“仁”的一种内在要求,成为儒家道德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,对历代人们产生了深远的激励作用。
上一篇:能自得师者王,谓人莫己若者亡。好问则裕,自用则小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下一篇:大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