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句】《论语》
《论语》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,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。全书20篇,429章,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,内容包括政治主张、教育原则、伦理观念、品德修养、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,是儒家学派的一部经典著作。
孔子(前551—前479),名丘,字仲尼,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和政治家。孔子向往贤能政治,其思想核心是“仁”,提倡“仁者爱人”、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在教育方面,主张“有教无类”、“因材施教”,积极创办私学,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约束,使更多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。据说孔子有弟子3000人,其中姓名可考者70人,形成了一个对后世有极大影响的儒家学派。
汉代以来,为《论语》作注释的人很多,现存的注释本,以三国魏人何晏的《论语集解》为最早,收入《十三经注疏》中;而清人刘宝楠的《论语正义》最为博恰。
孔子时代,尚处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初期。学术上还没有出现诸子争鸣,彼此辩论的局面,激烈的伦理争论也没有产生,所以孔子的言论,多是直陈思想主张,往往只有观点,没有材料,只有论点,没有论据,也没有充分使用综合、分析、推理、驳难等论辩方法。所以《论语》中,许多章节只有一句话,寓意深刻,通俗简洁,为语录体的典范。其中不少名言,已经演化成格言和成语,对后代文学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“六经”,对传播和保存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上一篇:今殷其沦丧,若涉大水,其无津涯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下一篇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愠,不亦君子乎?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