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句】自孔子时,便说史不阙文①,又曰文胜质则史②,把史字就作了一伪字看。如今读史,只看他治乱兴亡足为法戒,至于是非真伪,总是除外底。譬之听戏文一般,何须问他真伪,只是足为感创,便于风化有关。但有一桩可恨处,只缘当真看,把伪底当真;只缘当伪看,又把真底当伪。这里便宜了多少小人,亏枉了多少君子。
【译文】从孔子的时代,就说史之缺文,又说文胜质则史,意思是说文辞胜过了实际就不真实了,把“史”字当做“伪”字看待。如今读史书的,只看史书记载的治乱兴亡足为后世师法借鉴,至于是非真伪,则不注意。就好比看戏一样,何必问戏中演的故事是真是假,只要能使人感动,有利于风化即可。但有一件事让人遗憾,即是:只因为你把它当真的看,可能会把假的当成真的;只因为你把它当假的看,又可能把真的当成假的。这样便宜了多少小人,冤枉了多少君子。
注释
【注释】①史不阙文: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吾犹及史之阙文也。有马者借人乘之,今亡矣夫。”“不”,似应作“之”。 ②文胜质则史: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: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朱熹注:“吏掌文书,多闻习事,而诚或不足也。”
上一篇:六经之文不相师也,而后世不敢轩轾。后之为文者,吾惑矣。拟韩临柳,效马学班,代相祖述,窃其糟粕,谬矣。夫文以载道也,苟文足以明道,谓吾之文为六经可也。何也?与六经不相叛也。否则发明申、韩之学术,饰以六经之文法,有道君子以之覆瓿矣。
下一篇:古人无无益之文章,其明道也,不得不形而为言;其发言也,不得不成而为文。所谓因文见道者也,其文之古今工拙无论。唐宋以来渐尚文章,然犹以道饰文,意虽非古而文犹可传。后世则专为文章矣,工其辞语,涣其波澜,炼其字句,怪其机轴,深其意指,而道则破碎支离,晦盲否塞矣。是道之贼也,而无识者犹以文章崇尚之,哀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