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句】“或问:‘鸡鸣而起,若未接物,如何为善?’程子曰:‘只主于敬,便是善。’”①愚谓惟圣人未接物时,何思何虑?贤人以下,睡觉时合下便动个念头,或昨日已行事,或今日当行事,便来心上,只看这念头如何,若一念向好处想,便是舜边人;若一念向不好处想,便是跖边人。若念中是善而本意却有所为,这又是舜中跖,渐来渐去,还向跖边去矣。此是务头工夫,此时克己更觉容易,点检更觉精明,所谓去恶在纤微,持善在根本也。
【译文】有人问:“鸡鸣而起,还没有接触任何事物,怎么能为善呢?”程子说:“心中只要有敬的念头,便是善。”我认为,只有圣人在未接触事物时,不会有任何思虑。贤人以下之人,就是睡觉时躺下,心中也会有个念头:或是想昨天已经做过的事,或是想今天应当做什么事,这些事都会来到心上。这时,只看是怎么想的,如果每一个念头都向好处想,便是舜这边的人;如果有一念不向好处想,便是跖那边的人。如果念头中是善,而意下又为了别的目的,这是在走向舜时又有了跖的念头,渐来渐去,还会向跖这边发展。这必须开始时就要注意,此时注意克制自己,就更容易;注意检点,更为精明。所以说去恶要在微小的事情上着手,持善要在根本上着手。
注释
【注释】①“或问鸡鸣而起”句: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鸡鸣而起,孳孳为善者,舜之徒也。鸡鸣而起,孳孳为利者,跖之徒也。欲知舜与跖之分,无他,利与善之间也。”跖,即盗跖。相传为古代大盗。从“或问”至“便是善”一段话,为朱熹《四书集注》解本章之注语。
上一篇:使人收敛庄重莫如礼,使人温厚和平莫如乐。德性之有资于礼乐,犹身体之有资于衣食,极重大,极急切。人君治天下,士君子治身,惟礼乐之用为急耳。自礼废,而惰慢放肆之态惯习于身体矣;自乐亡,而乖戾愤恨之气充满于一腔矣。三代以降,无论典秩之本,声气之元,即仪文器数,梦寐不及。悠悠六合,贸贸百年,岂非灵于万物,而万物且能笑之。细思先儒“不可斯须去身”六字,可为流涕长太息矣。
下一篇:古之士民,各安其业,策励精神,点检心事。昼之所为,夜而思之,又思明日之所为。君子汲汲其德,小人汲汲其业,日累月进,旦兴晏息,不敢有一息惰慢之气。夫是以士无慆德,民无怠行;夫是以家给人足,道明德积。身用康强,不即于祸。今也不然,百亩之家不亲力作,一命之士不治常业,浪谈邪议,聚笑觅欢,耽心耳目之玩,骋情游戏之乐,身衣绮縠,口厌刍豢,志溺骄佚,懵然不知日用之所为,而其室家土田百物往来之费又足以荒志而养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