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句】阴阳征应①,自汉儒穿凿附会,以为某灾祥应某政事,最迂。大抵和气致祥,戾气致妖,与作善降祥,作恶降殃,道理原是如此。故圣人只说人事,只尽道理,应不应、在我不在我都不管。若求一一征应,如鼓答桴②,尧舜其犹病矣。大段气数有一定的,有偶然的,天地不能违,天地亦顺之而已。旱而雩③,水而荥④,彗孛而禳⑤,火而祓⑥,日月食而救,君子畏天威谨天戒当如是尔。若云随祷辄应,则日月盈亏岂系于救不救之间哉?大抵阴阳之气,一偏必极,势极必反。阴阳乖戾而分,故孤阳亢而不下阴则旱无其极。阳极必生阴,故久而雨。阴阳和合而留故淫,阴升而不舍阳则雨无其极。阴极必生阳,故久而晴。草木一衰不至遽茂,一茂不至遽衰。夫妇朋友失好不能遽合,合不至遽乖。天道、物理、人情自然如此,是一定的。星殒、地震、山崩、雨血、火见、河清,此是偶然底。吉凶先见,自非常理。故臣子以修德望君,不必以灾异恐之。若因灾而惧,固可修德,一有祥瑞,便可谓德已足而罢修乎?乃若至德回天,灾祥立应,桑榖枯、彗星退、冤狱释而骤雨⑦,忠心白而反风,亦间有之,但曰必然事,吾不能确确然信也。
【译文】阴阳征应,自从汉儒穿凿附会,认为上天出现某种祸福的征兆,就应在某件政事上,这是最迂腐的。大体说来和气致祥,戾气致妖,这与做善事降福,做恶事降灾的道理是一样的,都是气的作用。因此圣人只谈人事,只尽道理,应不应,应在我身上不应在我身上都不管。如果要求一一应验,如鼓槌儿敲下去鼓就响,尧舜也做不到。仔细说来气数有一定的,有偶然的,天地不能违背,天地也只能顺着而已。天旱去求雨,水灾去祭神,彗星出现去祈祷免祸,火灾发生去祈求保佑,发生日食月食想法救助,君子害怕天威,谨慎地对待天戒,只应当这样做。如果说祈祷就能应验,那日月的盈亏难道是系于救与不救之间吗?大体说来,阴阳之气,一偏必到达极点,到达极点必然又要返回。阴阳不合就要分离,因此阳气上升而不下降与阴气相合,天气就会一直干旱。阳气上升到极点阴气必然会出现,所以天旱的时间久了就会下雨。阴阳会合而滞留,形成大片的阴云,阴气上升而不和阳气分离,雨就会下个不停。阴气达到极点必然有阳气出现,所以下雨的时间长了就会转晴。草木枯萎不会遽然茂盛,茂盛时也不会遽然枯萎。夫妇朋友感情不好不会遽然和好,感情和好也不会遽然背离。天道、物理、人情自然就是如此,是有一定的。星殒、地震、山崩、雨血、火星出现、黄河水清,这都是偶然的。吉凶的征兆预先就能显现,这不符合常理。所以臣子应该盼望君主修德,不要以灾异来恐吓他。如果因为有了灾害感到害怕,固然可以促使修德,但一有祥瑞,就可以认为德已足而停止修德吗?至于高尚的道德使天意回转,灾害和祥瑞这些征兆立即得到回应,象征有灾的生于朝廷的桑榖二木枯死、彗星消失、冤狱得到平反,上天就突然下雨,忠心得以剖白而风向发生变化,这种事情也偶而有之,但如果说必然会发生这样的事,我不能确然相信这一点。
注释
【注释】①征应:有某种预兆,就会出现某种灾祥。 ②桴:鼓槌儿。 ③雩(yú):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。 ④荥(yínɡ):《左传》昭公元年:“山川之神,则水旱疠疫之灾,于是乎荥之;日月星辰之神,则雪霜风雨之不时,于是乎荥之。”《说文》:“设绵榖为荥,以禳风雨雪霜水旱疠疫于日月星辰山川也。”即为消除水灾而举行祭祀。 ⑤彗孛:彗星亦称孛星,俗称扫帚星。以曳长如彗故名。《晋书·天文志》:“孛亦彗属,偏指曰彗,芒气四出曰孛。”古人以为彗星出现不祥,故祷之,以求免灾。 ⑥祓(fú):除灾祈福的仪式。《左传》昭公十八年:“祓禳于四方,振除火灾,礼也。” ⑦桑榖:《尚书·咸有一德》:“伊陟相太戊,亳有祥,桑榖共生于朝。”孔颖达疏:“桑榖二木,共生于朝。朝非生木之处,是为不善之征。”古时以桑榖二木共生于朝为不祥。
上一篇:定则水,燥则火,吾心自有水火。静则寒,动则热,吾身自有冰炭。然则天地之冰炭谁为之?亦动静为之。一阴生而宇宙入静,至十月闭塞而成寒;一阳生而宇宙入动,至五月薰蒸而成暑。或曰:五月阴生矣,而六月大暑。十一月阳生矣,而十二月大寒,何也?曰:阳不极则不能生阴,阴不极则不能生阳,势穷则反也。微阴激阳则阳不受激而愈炽,微阳激阴则阴不受激而愈溢,气逼则甚也。至七月、正月则阴阳相战,客不胜主,衰不胜旺,过去者不胜
下一篇:天极从容,故三百六十日为一嘘吸;极次第,故温暑凉寒不蓦越而杂至;极精明,故昼有容光之照而夜有月星;极平常,寒暑旦夜生长收藏万古如斯而无新奇之调;极含蓄,并包万象而不见其满塞;极沉默,无所不分明而无一言;极精细,色色象象条分缕析而不厌其繁;极周匝,疏而不漏;极凝定,风云雷雨变态于胸中、悲欢叫号怨德于地下而不恶其扰;极通变,普物因材,不可执为定局;极自然,任阴阳气数理势之所极所生而己不与;极坚耐,万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