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句】汉以来儒者一件大病痛,只是是古非今。今人见识、作为不如古人,此其大都。至于风会所宜,势极所变,礼义所起,自有今人精于古人处。二帝者,夏之古也。夏者,殷之古也。殷者,周之古也。其实制度文为三代不相祖述,而达者皆以为是。宋儒泥古,更不考古昔真伪,今世是非。只如祭祀一节,古人席地,不便于饮食,故尚簠簋笾豆①,其器皆高。今祭古人用之,从其时也。子孙祭祖考只宜用祖考常用所宜,而簠簋笾豆是设,可乎?古者墓而不坟,不可识也,故不墓祭。后世父母体魄所藏,巍然邱垅。今欲舍人子所睹记者而敬数寸之木,可乎②?则墓祭似不可已也。诸如此类甚多,皆古人所笑者也。使古人生于今,举动必不如此。
【译文】汉代以来的儒者有一个大毛病,就是认为一切都是古代的好,今天的什么都不如古代。现在人的见识、作为不如古代,这只是从大体上说的。至于风云际会时适宜的行动,形势发展到极点就会变化,礼义的兴起,今人自有比古人精通的地方。尧、舜二帝的时代,对夏朝来说就是古代;夏朝,对殷朝来说就是古代;殷朝,又是周朝的古代。这些朝代实行的制度、法律条文,夏、商、周三代也不是完全效法前代,而通达的人认为他们的做法都是正确的。宋儒认为古代的东西都是好的,不知变通,更不考察那些东西是真是伪,也不考察现在的做法是对是错。比如祭祀这件事,古人是席地而坐,饮食很不方便,所以崇尚簠、簋、笾、豆这些器皿,这些器皿都是有高座的。现在祭祀古人仍用这种器皿,是顺从古代的习俗。子孙祭祀祖先只应当用那些祖先活着时常用的器皿就行了,而使用古代的簠、簋、笾、豆,行吗?在古代,死者只有埋葬的墓地而没有坟头,不能识别哪个是要祭祀的对象,所以不举行墓祭。后世在埋葬父母的地方堆成一个高大的坟头,现在如果不让子孙到能够看到和能够识别的坟头上去祭祀,而去祭祀那数寸长的木牌位,这样做行得通吗?所以到坟墓前去祭祀的做法是不会停止的。诸如此类的事例很多,都是使古人感到可笑的事,假使古人生活在今天,他们的做法也会和古代不同。
注释
【注释】①簠(fǔ)簋(guǐ)笾(biān)豆:簠,古代祭祀宴享时盛稻粱的器皿。簋,祭祀宴享时盛黍稷的器皿。笾,祭祀宴享时盛果脯等的竹编食器。豆,古代食器,初以木制,形似高足盘。 ②数寸之木:指木主,即供祭祀用的先人牌位。
上一篇:遗葛牛羊,亳众往耕,似无此事。圣人虽委曲教人,未尝不以诚心直道交邻国。桀在则葛非汤之属国也,奚问其不祀?即知其无牺牲矣,亳之牛羊岂可以常遗葛伯耶?葛岂真无牛羊耶?有亳之众自耕不暇,而又使为葛耕,无乃后世市恩好名沾沾煦煦者之所为乎?不然葛虽小,亦先王之建国也,宁至无牛羊粢盛哉?即可以供而不祭,当劝谕之矣,或告之天子以明正其罪矣,何至遗牛羊往为之耕哉?可以不告天子而灭其国,顾可以不教之自供祭事而代之劳
下一篇:嘉靖间,南京军以放粮过期、减短常例,杀户部侍郎,散银数十万以安抚之。万历间,杭州军以减月粮又给以不通行之钱,欲杀巡抚不果。既而军骄,散银万余乃定。后严火夫夜巡之禁,宽免士夫而绳督市民,既而民变,杀数十人乃定。郧阳巡抚以风水之故,欲毁参将公署为学宫,激军士变,致殴兵备副使几死,巡抚被其把持,奏疏上,必露章明示之乃得行。陕西兵以冬操太早,行法太严,再三请宽不从,谋杀抚按总兵,不成。论者曰:兵骄卒悍如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