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句】圣人以见义不为属无勇①,世儒以知而不行属无知;圣人体道有三达德,曰智、仁、勇;世儒曰知行只是一个,不知谁说得是?愚谓自道统初开,工夫就是两项,曰“惟精”,察之也;曰“惟一”,守之也。千圣授受,惟此一道,盖不精则为孟浪之守,不一则为想象之知。曰“思”曰“学”②,曰“致知”③曰“力行”④,曰“至明”曰“至健”,曰“问察”曰“用中”⑤,曰“择乎中庸,服膺勿失”⑥,曰“非知之艰,惟行之艰”⑦,曰“非苟知之,亦允蹈之”,曰“知及之,仁守之”⑧,曰“不明乎善,不诚乎身”⑨。
【译文】圣人把见义不为归做无勇,世上的儒者把知而不行算做无知;圣人体现道有三达德,叫做智、仁、勇;世上的儒者认为知和行是同一个东西,不知谁说得对?我认为圣道承继的统系刚一开头,功夫就是两项,一叫“惟精”,讲的是察;一叫“惟一”,讲的是守。千圣传授的,只有这个道理,不精就是轻率地守;不一则是想象的知。这就是所说的“思”和“学”,“致知”和“力行”,“至明”和“至健”,“问察”和“用中”,“择乎中庸,服膺勿失”,“非知之艰,惟行之艰”,“非苟知之,亦允蹈之”,“知及之,仁守之”,“不明乎善,不诚乎身”的道理。
注释
【注释】①圣人以见义不为属无勇: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子曰:‘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’” ②曰“思”曰“学”: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子曰:‘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’” ③曰“致知”:《大学》第一章:“致知在格物。” ④曰“力行”:《中庸》第二十章:“子曰: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。知斯三者,则知所以修身;知所以修身,则知所以治人;知所以治人,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。” ⑤曰“问察”曰“用中”:《中庸》第六章:“子曰,舜其大智也与!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,执其两端,用其中于民,其斯以为舜乎!” ⑥择乎中庸,服膺勿失:《中庸》第八章:“子曰,回之为人也,择乎中庸,得一善,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。”服膺,衷心信服。 ⑦非知之艰,惟行之艰:《尚书·说命中》:“非知之艰,行之惟艰。”孔氏传:“言知之易,行之难。” ⑧知及之,仁守之: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知及之,仁不能守之;虽得之,必失之。知及之,仁能守之。不庄以莅之,则民不敬。知及之,仁能守之,庄以莅之。动之不以礼民,未善也。” ⑨不明乎善,不诚乎身: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诚身有道,不明乎善,不诚其身矣。”朱熹注:“诚,实也。”游氏曰:“不明乎善,不诚乎身矣。”
上一篇: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自尧舜以至于途之人,必有所以汲汲皇皇者,而后其德进、其业成。故曰鸡鸣而起,舜、跖之徒皆有所孳孳也。无所用心,孔子忧之曰:“不有博弈者乎?”惧无所孳孳者,不舜则跖也。今之君子纵无所用心而不至于为跖,然饱食终日,惰慢弥年,既不作山林散客,又不问庙堂急务,如醉如痴,以了日月,《易》所谓“君子进德修业,欲及时也”,果是之谓乎?如是而自附于清品高贤,吾不信也。孟子论历圣道统心传,不出“忧勤
下一篇:师无往而不在也,乡国天下古人师善人也,三人行则师恶人矣。予师不止此也,鹤之父子,蚁之君臣,鸳鸯之夫妇,果然之朋友,乌之孝,驺虞之仁,雉之耿介,鸠之守拙,则观禽兽而得吾师矣。松柏之孤直,兰芷之清芳,苹藻之洁,桐之高秀,莲之淄泥不染,菊之晚节愈芳,梅之贞白,竹之内虚外直、圆通有节,则观草木而得吾师矣。山之镇重,川之委曲而直,石之坚贞,渊之涵蓄,土之浑厚,火之光明,金之刚健,则观五行而得吾师矣。鉴之明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