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孙子兵法·主题篇·知彼知己》鉴赏
〔计〕故经之以五,校之以计,而索其情: 一曰道,二曰天,三曰地,四曰将,五曰法。……凡此五者,将莫不闻,知之者胜,不知者不胜。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,曰: 主孰有道?将孰有能?天地孰得?法令孰行?兵众孰强?士卒孰练?赏罚孰明?吾以此知胜负矣。
〔谋攻〕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;不知彼而知己,一胜一负;不知彼,不知己,每战必殆。
〔地形〕知兵者,动而不迷,举而不穷。故曰: 知彼知己,胜乃不殆;知天知地,胜乃可全。
〔虚实〕知战之地,知战之日,则可千里而会战。不知战地,不知战日,则左不能救右,右不能救左,前不能救后,后不能救前。
〔军争〕不知诸侯之谋者,不能豫交;不知山林、险阻、沮泽之形者,不能行军;不用乡导者,不能得地利。
〔用间〕凡军之所欲击,城之所欲攻,人之所欲杀,必先知其守将、左右、谒者、门者、舍人之姓名,令吾间必索知之。
【鉴赏】在战争前或战争过程中,必须随时随地调查研究,了解战争各方情况,才能“动而不迷,举而不穷”,掌握主动权,取得战争的胜利,这是《孙子兵法》的重要思想。比如,战争的地点预设在哪里,战争的时间安排在何时,必须事先调查研究,胸有成竹,才能出师顺利,取得较好的战果。《虚实》篇说:“知战之地,知战之日,则可千里而会战。不知战地,不知战日,则左不能救右,右不能救左,前不能救后,后不能救前。”如果不侦察,不调查研究,不了解情况,仓促出师,盲目进军,则必然失败。《军争》篇指出:“不知诸侯之谋者,不能豫(与)交;不知山林、险阻、沮泽之形者,不能行军;不用乡导者,不能得地利。”只有了解各国的谋略,才能结交真正的盟友;要行军,也必须调查清楚行军路线的地形情况,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,而不致陷入危险的困境;最好能用乡导,这样更有利。
向敌军或敌城进攻之前,也必须先调查研究,了解其守将及左右部属的情况,弄清其军队的实力和通常惯用的作战方法,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指挥战争,夺取胜利。《用间》篇说:“凡军之所欲击,城之所欲攻,人之所欲杀,必先知其守将、左右、谒者、门者、舍人之姓名,令吾间必索知之。”用间谍打入敌人内部进行调查,其了解的情况会更真实、更准确。
作战时必须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,只有把敌我双方的情况都了解清楚,才能运筹帷幄,在战争中没有危险,而一步步走向胜利。《谋攻》篇说:“知彼(敌)知己(我),百战不殆;不知彼而知己,一胜一负;不知彼,不知己,每战必殆。”对敌我情况都熟悉,身经百战而没有危险;如果对敌我情况只了解一方,打仗时胜时负,“一胜一负”;倘若对敌我情况一无所知,打仗肯定会失败,“每战必殆”。毛泽东特别欣赏孙子“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”这句话,曾多次引用,称它是“科学的真理”(《论持久战》)。
调查研究,掌握敌我双方的情况,必须相当细致。孙子在《计》篇中一再强调,对于敌我双方的情况,要“经之以五”,即考察、度量敌我双方的“道、天、地、将、法”等“五事”;还要“校(较)之以计,而索其情”,即比较敌我双方的“兵众孰强?士卒孰练?赏罚孰明?”等“七计”,并探索其实情。这里所谓“道”即道义,在进行比较的“七计”中有“主孰有道”一项;所谓“天”和“地”即天时和地利,“七计”中有比较“天地孰得”一项;所谓“将”即将帅的品质和才能,“七计”中有比较“将孰有能”一项;所谓“法”即法制严明,“七计”中有比较敌我双方“法令孰行”一项。对敌我双方的“五事”、“七计”都调查研究得清清楚楚,就能知道这次战争谁胜谁负了。《地形》篇说:“知彼知己,胜乃不殆;知天知地,胜乃可全。”这对战争的策划者和指挥者是非常重要的。
《孙子兵法》关于调查研究、掌握情况可使战争胜利成功的原理,可运用于军事以外的各个方面。比如教育,必须调查研究,了解学生的情况,才能因材施教,取得成效。又如社会治安,必须调查研究,了解外来人口的活动情况、社会闲散人员的就业情况、娱乐场所的经营情况等,才能对症下药,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。
特别是金融投资,比如参加股票交易,则需要调查研究,了解、掌握的情况更多。首先,要买某公司的股票,必须先摸清该公司的历史情况和盈利记录、管理制度及水平、产品质量和商标知名度、公司的资产和股东数量结构、公司的发展前途等。同时,投资股票者本人对自己也应有清醒的认识,如个人的资金数额、操作熟练程度、盈亏承受能力等。
上一篇:孙子兵法·主题篇·慎战
下一篇:孙子兵法·主题篇·禁祥去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