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孙子兵法·主题篇·掌握主动》鉴赏
〔虚实〕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,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。故善战者,致人而不致于人。能使敌人自至者,利之也;能使敌人不得至者,害之也。故敌佚能劳之,饱能饥之,安能动之。
〔虚实〕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,不可知,则敌所备者多;敌所备者多,则吾所与战者,寡矣。故备前则后寡,备后则前寡,备左则右寡,备右则左寡,无所不备,则无所不寡。寡者,备人者也;众者,使人备己者也。
【鉴赏】在作战过程中,自始至终都应掌握主动权,这是孙子又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。《虚实》篇指出:“善战者,致人而不致于人”,即要调动敌人,而不被敌人所调动。
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?孙子认为,首先要先占据有利地形,特别是要先夺取双方要争夺的战略要地。他说:“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,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。”先处战地而佚,以佚待劳,就获得了作战的主动权,对夺取胜利十分有利。
其次,要用“利之”、“害之”等各种办法调动敌人。孙子阐述道:“能使敌人自至者,利之也;能使敌人不得至者,害之也。故敌佚能劳之,饱能饥之,安能动之。”用利诱或胁迫的手段调动敌人,使其疲于奔命,从而陷于不利的境地。
再次,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,必须处于进攻的态势。孙子说:“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,不可知,则敌所备者多;敌所备者多,则吾所与战者,寡矣。”我方准备进攻,进攻何地敌方不知,敌方要在多处地方作防备,兵力必然分散。我方就可以众击寡,取得胜利。孙子总结说:“备前则后寡,备后则前寡,备左则右寡,备右则左寡,无所不备,则无所不寡。寡者,备人者也;众者,使人备己者也。”在孙子看来,防备敌人是防不胜防的,防前则失后,防左则失右,到处设防则兵力分散,到处都是薄弱环节。只有进攻,“使人备己”,才能掌握主动权,摆脱被动的困境。
掌握战争的主动权,“致人而不致于人”,即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,就易于在战争中获胜。这一战略思想,是孙子对军事学的一大贡献。历来明智的军事家在这一军事原则的指导下,打出许多漂亮的胜仗,在战争史上熠熠生辉。
在春秋时代就有这一方面的成功战例。公元前478年,越国攻吴,两军相遇于笠泽,夹水对峙。赵国把自己的军队分为三部分: 左右两军称为“勾卒”,是发动佯攻以调动敌人的;中军由越王所亲近的“君子”组成,是越军的主力。黄昏时,越王令左军溯江五里而上,又令右军沿江五里而下。半夜时,越王命左军、右军涉至江中擂鼓呐喊。吴师闻声大为惊骇,说:“越人分为二师,将以夹攻我师。”于是,吴师亦分为二部,将以御越。吴师被越军的左右“勾卒”调动,向左右两边分散,中间就变得空虚。这时,越王乃令其中军悄悄潜涉,不鼓不噪而发动突然袭击。吴师没有防备越军从中间袭来,大败而逃。越国的左军、右军于是亦涉过江进行追击,把吴师打得惨败(见《左传·哀公十七年》)。这一仗,越军主动进攻,在调动敌人后形成出击的有利形势,因而获得大胜,充分显示了孙子掌握战争主动权、“致人而不致于人”这一战略思想的巨大威力。
上一篇:孙子兵法·主题篇·出奇制胜
下一篇:孙子兵法·主题篇·神出鬼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