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孙子兵法·主题篇·结交盟友》鉴赏
〔谋攻〕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。
〔九地〕衢地则合交。
〔九地〕衢地,吾将固其结。
〔军争〕不知诸侯之谋者,不能豫交。
【鉴赏】战争中通过结交盟友以争取同盟国、孤立敌国,是制胜的重要手段。孙子在《谋攻》篇中论述:“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。”这就是说,用兵的上策是以计谋进行攻伐,不战而屈人之兵;其次是以外交手段,通过结交盟友进行攻伐,联合众多的盟友,使敌国陷于孤立,从而制胜敌人;再其次是用军队和兵器进行攻伐,歼灭敌人的军队,摧毁敌国的设施,从而夺取胜利。由此可见,在孙子看来,战争中以外交手段结交盟友,是比动用军队和兵器进行攻伐更为重要和应该先行的。《九地》篇指出:“衢地则合交”,即在与多个国家接壤的地区要联合和结交邻国;同篇又说:“衢地,吾将固其结”,即在衢地要巩固与邻国的结盟。《军争》篇提出:“不知诸侯之谋者,不能豫交”,则是强调在结交盟友时,一定要事先调查研究,知晓其他国家的谋划意图。《九地》篇中还有两句话:“不争天下之交,不养天下之权。”据一些学者研究,因音近、形似和上下文的牵连,这里的两个“不”字,都是“必”字之误。其原文应该是:“必争天下之交,必养天下之权”,即必定要争取与天下各国的结交,必定要培养在天下各国的权势。这样才符合孙子的一贯思想。可见孙子对结交盟友的重视,把“伐交”即以外交手段结交盟友进行攻伐,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。
春秋时期,诸侯国家林立,要想赢得战争胜利,必须开展外交活动。如公元前632年,楚军围宋,宋人求救于晋。晋国为了联合齐、秦一起伐楚,使宋人以土地贿赂齐、秦,又分曹、卫两国土地补给宋人。这样,齐、秦喜得宋之赂,与晋一起参加了对楚的城濮之战,为晋国在这次战争中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。又如公元前630年,晋、秦联合围郑。郑国派大夫烛之武见秦君说: 秦、晋围郑久,郑国快要亡了。如果郑亡而为秦邑,则要越过晋国而有之,这实在是很难的。秦现在若舍郑不围,则秦以后有使节东来,郑可尽地主之谊,提供各种方便。且晋人怎有满足的时候?既东略郑,又必欲西进。如不损害秦国,其土地将从何而得?经过烛之武的一番游说,秦国果与郑结为盟友而释郑之围,晋国见秦改变态度亦罢兵而去。这一次,郑国通过外交活动,解了秦、晋之围,真正实现了孙子“伐交”的谋略。孙子把“伐交”作为赢得胜利的重要手段,是从春秋时期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。
战国时期,大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激烈,“伐交”也就愈趋活跃。当时由于秦国的强大,在外交活动中产生了联合东方六国以对付秦国的“合纵”和以秦为中心对东方六国各个击破的“连横”以及“远交近攻”等策略,更形成了一批专事在各国游说、进行外交活动的策士。外交活动的作用较春秋时更为显著,它的成败往往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。如公元前313年,秦欲伐齐,而恐齐与楚纵亲,就派张仪使楚,佯以商于之地六百里赂楚。楚怀王贪于得地,即使人与齐绝交。与此同时,秦亦使人至齐,与之谋合。结果,秦国破坏齐、楚联盟的外交活动成功了。次年,楚国因地未得、被秦欺骗,愤而出兵攻秦。由于受到齐、韩等国的联合夹击,楚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,因而甲士八万被斩,大将屈匄被俘,汉中之地尽为秦所得。秦国由于在战前采取“伐交”的手段,破坏齐、楚的联盟,因而在战争中得到与国的配合,很快取得胜利;而楚国没有“伐交”这一手,故使自己孤立无援,战争惨败,丧师失地,受尽屈辱。孙子关于“伐交”在战争中重要作用的论断,在战国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。
上一篇:孙子兵法·主题篇·集中兵力
下一篇:孙子兵法·主题篇·“四治”战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