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孙子兵法·主题篇·因地制宜》鉴赏
〔地形〕地形有通者,有挂者,有支者,有隘者,有险者,有远者。
〔九地〕用兵之法,有散地,有轻地,有争地,有交地,有衢地,有重地,有圮地,有围地,有死地。
〔九地〕凡为客之道,深则专,浅则散。去国越境而师者,绝地也;四彻者,衢地也;入深者,重地也;入浅者,轻地也;背固前隘者,围地也;无所往者,死地也。是故散地,吾将一其志;轻地,吾将使之属;争地,吾将趋其后;交地,吾将谨其守;衢地,吾将固其结;重地,吾将继其食;圮地,吾将进其涂;围地,吾将塞其阙;死地,吾将示之以不活。
〔行军〕凡处军相敌,绝山依谷,视生处高,战降无登,此处山之军也。绝水必远水,客绝水而来,勿迎之于水内,令半济而击之,利;欲战者,无附于水而迎客;视生处高,无迎水流,此处水上之军也。绝斥泽,惟亟去无留;若交军于斥泽之中,必依水草而背众树,此处斥泽之军也。平陆处易,右背高,前死后生,此处平陆之军也。凡此四军之利,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。
〔行军〕凡军好高而恶下,贵阳而贱阴,养生而处实,军无百疾,是谓必胜。丘陵堤防,必处其阳而右背之。此兵之利,地之助也。上雨,水沫至,欲涉者,待其定也。凡地有绝涧、天井、天牢、天罗、天陷、天隙,必亟去之,勿近也。吾远之,敌近之;吾迎之,敌背之。军旁有险阻、潢井、蒹葭、林木、翳荟者,必谨覆索之,此伏奸之所也。
〔九变〕将通于九变之利者,知用兵矣;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,虽知地形,不能得地之利矣。
【鉴赏】孙子从实战的角度,对各种地形和地理环境进行分类研究,指出在各类地形和地理环境中,如何打有利,如何打不利,论述详尽,值得细心领会。
在《地形》篇中,孙子把地形分为通形、挂形、支形、隘形、险形、远形六种。他指出: 在交通方便的通形地区,应该先占据高地阳面,对于运送粮食的粮道要保护好,使之便利,这样对战争有利。在进易返难的挂形地区,敌无备可击而胜之,敌有备击之不利。在地形复杂的支形地区,敌利诱我,我不要出击;最好是带领部队假装离去,待敌军出来一半时发起攻击,这样有利。在隘形地区,若我先占据,必用重兵把守以待敌;若敌先占据,有重兵则不攻,没有重兵则攻取之。在险形地区,若我先占据,必居高地阳面以待敌;若敌先占据,则引兵而去,不要攻它。在远形地区,双方势均力敌,不宜挑战,战而不利。对于六种地形,如何战法,孙子的分析简明扼要。
根据战争环境,孙子在《九地》篇中,又把战地分为散地、轻地、争地、交地、衢地、重地、圮地、围地、死地九种。在自己国家土地上作战为散地,散地作战要统一士兵意志,防止逃散。入敌国之地不深为轻地,轻地作战要使士兵连属,防止其轻率返回。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为争地,争地作战要“趋其后”,以巧妙地攻取;交通方便之地为交地,交地占领后要谨慎地守卫。与多个诸侯国接壤之地为衢地,在衢地要和邻国联合结交,巩固其联盟。深入敌国之地为重地,重地作战要“掠”于饶野,继续其粮食的供给。山林险阻、坑洼难行之地为圮地,圮地要快些行走,迅速离开。道路狭隘迂回、可以寡击众者为围地,围地作战要用计谋,堵塞缺口激发士兵的战斗力。迅速奋战则能生存、不迅速奋战就会被消灭的地区为死地,死地作战要向士兵表示必死不活的决心。根据战争环境把战地分为九种及其战法,是孙子的独创。他对每一种战地的战法都能抓住要点,讲述其如何作战有利,是一本极有用的战地教科书。
《行军》篇中,孙子又讲述了“处山”、“处水上”、“处斥泽”、“处平陆”四种军队如何作战有利的战术方法。他指出,行军通过山地,要沿着有水草的谷地走;山地驻军,要居高向阳;战斗时要向下打,不要向上攀登仰攻: 这些都是处山之军要注意之点。横渡江河后,要在离江河稍远的地方驻扎;敌军渡水前来,不要在水中迎击,而要等敌军一半已渡、一半未渡时发起攻击,这样战有利;如欲与敌交战,不要靠近水迎击;在江河地带驻军,也要居高向阳,切勿在下游低洼地停留: 这些都是处水上之军的作战要点。通过盐碱沼泽地带,应迅速离开,不要停留;若在盐碱沼泽地带与敌交战,一定要依靠水草和背靠树林: 这些是处斥泽(盐碱沼泽地带)之军的注意要点。在平原地带驻军,要选择平坦之地而背靠高处,前面死地而后面生地: 这是处平陆之军的注意要点。孙子最后总结道:“凡此四军之利,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。”可知上述处山、处水、处斥泽、处平陆四种军队如何作战有利的要点,是黄帝战胜四方帝的经验,它的来历应该相当古老。孙子由于是将军世家出身,这些作战经验可能是祖上保留下来,或者从其他古代典籍中获得,是十分宝贵的。
在行军和驻军过程中,遇到各种各样的地形,必须注意趋利避害。孙子指出: 大凡驻军,总是喜好高处而厌恶低下之地,要求向阳而回避阴湿,驻扎在便于生活和地势结实之处,将士就不会发生各种疾病,这是军队必胜的保证。遇到丘陵、堤防,要驻扎在阳面而背靠它。河流上游下暴雨,水沫漂来,欲涉水,要等其水势稳定以后。凡是遇到“绝涧”、“天井”、“天牢”、“天罗”、“天陷”、“天隙”等危险断裂地形,必须迅速离开而不要靠近它。我远离它,让敌军去接近它;我面向它,让敌军去背靠它。军队旁边有险阻之地、长满芦苇的低洼地、草木繁茂的丛林地带,必须谨慎反复搜索,因为这些都是容易隐藏伏兵和奸细的地方。对于驻军和行军中必须注意的地形及其处置方法,孙子讲得十分细致。
在《九变》篇中,孙子又提出“圮地无舍,衢地合交,绝地无留,围地则谋,死地则战”这五种战地的处置方法,以及根据情况“途有所不由,军有所不击,城有所不攻,地有所不争,君命有所不受”这五条灵活处置的措施。上述所举五种战地的处置方法和五条灵活处置的措施,其中心意思是突出一个“变”字: 战地改变,处置方法得跟着变;情况改变,处置措施也得跟着变。孙子总结说:“将通于九变之利者,知用兵矣;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,虽知地形,不能得地之利矣。”所谓“九变”就是根据战地情况,战法措施灵活多变。“九”者数之极,并非有九种变法。总结上述各篇关于地形的论述,可以归纳为四个字: 因地制宜,即根据战地情况采取相应适宜的战法措施。
上述关于各种地形应该如何处置的战术,大多是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。如《行军》篇中论述“处水上之军”的作战方法:“客绝水而来,勿迎之于水内,令半济而击之,利。”这种战术,在春秋时代已为人们所熟知。公元前638年,宋、楚两军战于泓水。由于宋君没有采纳司马“半济而击之”的战术,宋师大败。公元前627年,晋、楚两军夹泜水而阵。由于两军都害怕对方“半济而击之”,不敢渡河,结果双方罢师而归。
上一篇:孙子兵法·主题篇·“四治”战法
下一篇:孙子兵法·主题篇·现象本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