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孙子兵法·名言篇·择人而任势》鉴赏
〔势〕善战者,求之于势,不责于人,故能择人而任势。
【鉴赏】孙子认为,一个指挥者在战争中首先要“求之于势,不责于人”,即用谋略和各方面的力量,造成一种胜敌之“势”,而不可对部下求全责备。同时对部下的任用、安排,又要进行选择,不可滥竽充数,或随意乱用。这里,孙子对战争指挥者提出两方面的要求:“择人而任势”,即一方面要选择人才,安排其在适当的岗位;一方面要“任势”,利用所造的强大之“势”去击垮敌人。李筌注:“得势而战,人怯者能勇,故能择其所能任之。夫勇者可战,谨慎者可守,智者可说,无弃物也。”陈启天注:“战势(即战略战术)为战争胜败之重要关键。战略战术用得其宜,则虽怯弱之部队,亦可使之勇强,而乐于赴战争胜。战略战术不得其宜,则虽强勇之部队,亦忽变为怯弱,而不敢前矣。故良将欲求战胜,必先讲求适当之战略战术,使其部属乐于用命,不必专于责备部属也。择人,谓分别部属,酌予任务也。”这些注释,都能得其要领。
近年来有一种解释甚为流行,即把“择人而任势”的“择”读为“释”而解为“舍”(舍弃)。这种解释是难于说通的:因为“势”是由“人”组成的,“舍”人就不会有“势”;同时孙子一向注重选择人才,“将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也”,“兵众孰强?士卒孰练?”将帅和士兵都要进行选择。因此“择人”只能解释为选择人才,是孙子这句名言的重点之一。
“择人而任势”,三国时曹操曾有一著名的战例。当时曹操征张鲁于汉中,张辽、李典、乐进率七千人留守合肥。曹操临行时留下一信,信封上写:“有来犯者乃拆。”不久,吴国孙权率十万人来围攻合肥。众拆信,见曹指示:“若孙权来犯,张、李将军出战,乐将军守。”于是依指令,乐进守城,张辽、李典乘吴军尚未站稳脚跟之时,挑选了八百壮士,突然冲入孙权所在的军营,吴军措手不及,损失惨重,元气大伤。张辽等重创吴军后,乃回城合力坚守。孙权围攻合肥城,十余日不能破,只得退兵。后人赞叹,在这样力量悬殊的情况下,合肥城能够固守而又大破孙权军,这是曹操“能择人而任势”的结果。
上一篇:孙子兵法·名言篇·以利动之,以卒待之
下一篇:孙子兵法·名言篇·敌佚能劳之,饱能饥之,安能动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