赠别(多情却似总无情)
作者: 徐枫
【原文】:
多情却似总无情,唯觉樽前笑不成。
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。
【原文作者】:杜牧
【鉴赏】:
这是一首赠别诗。杜牧就要离开扬州,离开自己心爱的小歌女了,在告别的筵宴上,两情依依,杜牧便写了这首诗送给她。
第一句的意思是说:就要分手了,自己心中别情万千,依依难舍,但却总也表达不出内心奔涌的情愫,只好默默相对,看起来就好像冷冷无情一样。
第二句的意思是说:多么想举起酒杯,强颜欢笑,让心爱的人儿不再伤怀,可是,分手在即,又哪儿洒脱得起来呢?又哪儿笑得出来?(樽,酒杯)。
第三、四两句的意思是说:点燃的蜡烛啊,它也有通晓情意的心呢,所以,它也珍惜着这分离的时刻,分尝着这别离的痛苦,它替离人不断地流淌着泪水,直到天明。这两句由人而转写别宴上莹莹燃烧的烛火,以蜡烛长垂泪,象征人的离别情。“有心”,是“有芯”的谐音,因为蜡烛是有烛芯的,所以说“蜡烛有心”。“垂泪”,指烛泪。烛火燃烧时,有烛油流溢出来。诗人巧妙地用拟人化的手法,把蜡烛写得很有感情。并不是说人反而“无情”,正是因为人的有心和多情,才会带着伤感的目光去看别宴上的一切事物,才会感到灼灼的“烛心”是人的惜别之心,才会感到烛泪是在替自己垂泪叹息。“替人”二字,极富人情味,不独写出了物的“有心”,而且写出了物的“有情”,面对夜宴上这对热恋的离人,连蜡烛也动了感情,更不用说人了。这就把别的氛围染得更浓烈、凄楚,别的情愫,写得更深沉、苦痛了。最后“到天明”三个字,不仅暗示了别宴的长久,彻夜烛泪,别意深长。
上一篇:《赠内人》少儿唐诗鉴赏
下一篇:《赠别(娉娉袅袅十三余)》少儿唐诗鉴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