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、清代对《孝经》的研究
前面已说过,朱熹的《刊误本》对元、明的《孝经》研究起了负面的、消极的影响,所以并无特别的成果,唯有明末学者黄道周,反驳朱熹之说,撰《孝经集传》四卷,以《三礼》( 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)来解说《孝经》,立说尚为精密。
清初毛奇龄作《孝经问》一卷,力排朱熹《刊误本》及吴澄《草庐本》之非,恢复了《孝经》原来的文本,所以清代学者治《孝经》者,基本上没有信从朱、吴之说的(姚际恒《古今伪书考》认为《孝经》为汉儒伪作,其说已于前章作了分析,在此不赘)。
清代对《孝经》的研究,与对其他经典的研究一样,注重考据,崇实黜虚,尤其于史料的甄别上更见谨严。使《孝经》“郑注”佚而复现是清代学者的一大成绩。
今文《孝经》的“郑注”,在五代十国之乱后佚亡,世人无从见之,清代臧庸首作《孝经郑氏解辑》一卷,开始收集散见于各种书籍中的“郑注”,随后,严可均又继辑了《孝经郑氏注》一卷,阮福又作《孝经义疏补》九卷,并且考证确定“郑注”是郑玄之孙郑小同所续成的。另外,皮锡瑞又作《孝经郑氏注疏》二卷,阐发“郑注”之义,扶微继绝,为通儒所称道。
除复现“郑注”之外,清代学者还通过考据,力斥“孔传”之伪。清乾隆时期,曾有所谓的孔安国所作《孝经传》自日本传入,阮元在《孝经注疏校勘记》中说:“《孝经》有古文,有今文,有郑注,有孔注。孔注今不传。近出于日本国者,诞妄不可据。要之孔注即存,不过如《尚书》之伪传,决非真也。”丁晏又作《孝经征文》一卷,《孝经述注》一卷,力辟当时所传的古文《孝经》及“孔传”都是赝本,只有今文《孝经》是可信的。丁晏所论,引据甚博。
上一篇:孝经《江革:行佣供母》全文|译文
下一篇:孝经《父子关系与君臣关系》全文|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