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五、谏诤章第十五
曾子曰:“若夫慈爱、恭敬、安亲、扬名,则闻命矣。敢问子从父之令,可谓孝乎?”子曰:“是何言与!是何言与!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,虽无道,不失其天下;诸侯有争臣五人,虽无道,不失其国;大夫有争臣三人,虽无道,不失其家;士有争友,则身不离于令名;父有争子,则身不陷于不义。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,臣不可以不争于君,故当不义则争之。从父之令,又焉得为孝乎?”
【译文】 曾子说:“有关尊敬父母、顺从长辈、安抚亲人、扬名显亲等种种孝道孝行,我已经聆听过您的教诲了。我再冒昧地问老师:做儿子的绝对听从父亲的命令与安排,就可以称得上是孝了吗?”孔子说:“这是什么话呀!这是什么话呀!从前,天子有七位敢于诤谏的臣属,即使他是个无道的天子,也还不至于失掉天下;诸侯有五位敢于诤谏的臣属,即使他是个无道的国君,也还不至于失掉封国属地;卿大夫有三位敢于诤谏的属下,即使他做出无道之事,也还不会失掉采邑家园;一般的士人,有一些诤友在身旁,他的美好的名声将不会受损害;作父亲的如果有敢于直言劝谏的儿子,他就不会陷于不义之中。因此,当父亲有不义之举时,做儿子的不能不直言相劝,就如同做臣属的不能不诤谏国君的不义一样。所以,做儿子的一旦发现父亲有不义之举,就应该直言诤谏。如果只是一味地愚从父亲的命令,又哪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孝呢?”
实行孝道,并不是一味地顺从,正如实行臣道并不是一味地愚忠。《谏诤章》明确地指出:“故当不义则争之。”这可以弥补孝道中的某种极端的偏颇。
《谏诤章》中的提法,与其他儒家经典中关于“谏父”的论述有所不同(参看本书第五章)。
上一篇:孝经《诸侯章第三》全文|译文
下一篇:孝经《赡养父母》全文|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