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
《墨子·卷七》
解析:
墨子,姓墨名翟,生卒年不详,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,墨家学派的创始人。近代学者一般认为,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,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。墨子出生何地,也有争议。《史记·孟荀列传》说他是“宋之大夫”,《吕氏春秋·当染》认为他是鲁国人,也有说他原为宋国人,后来长期住在鲁国。墨子自称“今翟上无君上之事,下无耕农之难”,似属当时的“士”阶层。但他又承认自己是“贱人”,可能当过工匠或小手工业主,具有相当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。墨子“日夜不休,以自苦为极”,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,宣传他的政治主张。相传他曾止楚攻宋,实施兼爱、非攻的主张。他“南游使卫”,宣讲“蓄士”以备守御,又屡游楚国,献书楚惠王。他拒绝楚王赐地而去,晚年到齐国,企图劝止项子牛伐鲁,未成功。越王邀墨子做官,并许以五百里封地。他以“听吾言,用我道”为前往条件,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,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和主张。
兼爱是天下太平的前提条件。墨子所处的年代是东周末年的动荡时期,当时王室十分微弱,周天子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诸侯的力量,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占有别国的土地,不断发动兼并战争。墨子在这个时候提出兼爱的思想有极大的进步意义。他指出天下纷争不断的原因在于“天下之盗贼,大夫之乱家,诸侯之乱国者,皆起不相爱”,既然天下的祸患皆起于不相爱,那么就要“以兼相爱、交相利之法易之”。具体来说,即要做到“视人之国,若视其国;视人之家,若视其家;视人之身,若视其身”。也就是说,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,看待别人的家庭就像自己的家庭,看待别人就像看待自己。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做到以兼相爱,不分彼此,那么,天下就太平了。正如墨子所说:“若使天下兼相爱,国与国不相攻,家与家不相乱,盗贼无有,君臣父子皆能孝慈,若此,则天下治。”在当今社会,兼爱的思想仍然是值得提倡的。如果如墨子所说“有力者疾以助人,有财者勉以分人,有道者劝以教人”,那么,我们的社会将会是强不执弱,众不劫寡,富不伤贫,贵不侮贼,诈不欺愚的和平世界。只要人人都心存一份兼爱,沟通将不再是一个问题,和平将不再是一个梦。世界需要兼爱,和平呼唤兼爱。
兼爱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。人都是有情感的动物,在与人相处的时候,都会或多或少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,这正是因为兼爱的思想未能在人们心中占主导地位。在墨子看来,要实现人类群际和平交往的目的,就必须遵循一个基本的逻辑前提,那就是把他群看成与我群一样,都是“自爱”、“自利”的群体。这样在实际交往中,就要将心比心,用兼爱的方式来处理我群与他群的矛盾,兼爱的思想强调了人格的平等,提倡无差别、无等级,提倡不分亲疏贵贱,普遍平等地相爱互助。如果每个人都能用兼爱的思想去指导自己的行动,那么,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就有了重要的保证。相反,如果人们缺少了兼爱思想,那么沟通就无从说起。缺乏了沟通,矛盾就不能消除;缺乏了沟通,理解和友谊就不复存在;缺乏了沟通,社会就缺少必要的温暖。假若社会生活中充满了理性的爱,人与人之间相敬如宾,爱人如己,强者、弱者,富者、贫者,贵者、贱者,互谅互让,又何来矛盾呢?在现代社会,提倡“兼相爱,交相利”,才能做到团结友爱,这也是和谐人际关系、陶冶人们美好情操的重要内容。我们现在常听到“让世界充满爱”、“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,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”等呼声,这正是墨子兼爱思想的重要体现,也是兼爱思想的重要现实意义。
兼爱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的方法。在春秋战国时期,儒家提出了“仁”的治国思想,而墨家则提出了“兼爱”思想作为他们的治世理想,从“兼爱”出发,以“利”规范行为。墨家所讲的利就是天下的公利,这种公利的实质相当于儒家的“仁”,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集体利益。积极地为天下人谋福利,是墨家的出发点。
“兼爱”思想又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。这是其科学的一面,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,沟通更是如虎添翼、水到渠成。墨子主张顺从天意,认为天意是“兼天下而爱之”,鼓吹“顺天意者,兼相爱,交相利,必得赏;反天意者,别相恶,交相贼,必得罚”。墨子提出的“天志”即天的意志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客观规律。他用“天志、明鬼”的理论论证天是有意志的,不得违反,其实指的就是客观规律,像“轮人之有规,匠人之有矩”一样,是客观标准,是必然性。同时,墨子又认为寿夭、贫富、安危、治乱不是由天命决定的,而是由人力决定的,这就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,人们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实现“富”、“贵”、“安”、“治”。正因为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,那么,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,运用兼爱的思想,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交流、沟通,这将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。
总而言之,兼爱是墨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墨子大公无私、直接以天下利益作为行动标准的观念,“兼相爱,交相利”的思想,已深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,对于今天我们的社会生活仍有重要的意义,即可以通过兼爱化解矛盾,促进沟通,维护社会的稳定。
上一篇: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
下一篇: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