庠序乃名教之地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【名句】庠序乃名教①之地。
【注释】①名教:指儒家学说。
【释义】学校乃是宣讲儒家学说的场所。
【点评】点明了古代学校的教学内容。
参考文献
龚诩《野古集·年谱》
猜你喜欢
- 关于《保险》见解、观点和看法
- 《纵浪大化中,不喜亦不惧.应尽便须尽,无复独多虑.》什么意思|出处|翻译|用法例释
- 《曲径通幽处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歇后语《没有修成佛,受不了一炉香》是什么意思,比喻什么
- 《宁人负我,无我负人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夫人才不足,则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,以合先王之意,大臣虽有能当陛下之意而欲领此者,九州之大,四海之远,孰能称陛下之指,以一二推行此,而人人蒙其施者乎?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
- 处世名言·菜根谭—明洪应明《伏久飞高·开先谢早》原文|译文|赏析
- 《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平芜尽处是春山,行人更在春山外
- 《唱彻阳关泪未干,功名余事且加餐.》什么意思|出处|翻译|用法例释
- 小人君子在所蹈,烈士贪夫不同殉
- 《诛赏不可以缪,诛赏缪则善恶乱矣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奢侈足以败家,悭吝亦足以败家奢侈之败家,犹出常情;而悭吝之败家,必遭奇祸庸愚足以覆事,精明亦足以覆事庸愚之覆事,犹为小咎;而精明之覆事,必是大凶》译文
- 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思无邪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国家之取士以言也,固将曰言如是行必如是也,及他日效用,举背之矣。今闾阎小民立片纸,凭一人,终其身执所书而责之不敢二,何也?我之所言,昭然在纸笔间也,人已据之矣。吁!执卷上数千言,凭满闱之士大夫且播之天下,视小民片纸何如?奈之何吾资之以进身,人君资之以进人,而自处于小民之下也哉?噫!无怪也。彼固以空言求之,而终身不复责券也。
- 《治国者譬若乎张琴然,大弦急则小弦绝矣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
- 《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
- 不务听治,而好五音不已,则穷身之事也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入竟而问禁,入国而问俗,入门而问讳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治平尚德行,有事赏功能
- 百里之邑有学官,置文学一人,掌凡学之...
- 修庠序之礼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...
- 广庠序乐育之风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...
- 慎重教职:谓今后教职请仍旧止于科贡...
- 师者,庠序学校之师,有道德能成就人才...
- 三代之治府史,必庠序之中有德行有才...
- 昔圣王为法,先抚字而后催科,重教化而...
- 国家图惟治,源崇重教事,郡县学置教授...
- 君子曰:学不可以已。|什么意思|大意|...
- 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。|什么意...
- 百里之邑有学官,置文学一人,掌凡学之政令,招邑之秀民子弟入学,选经明行修之士,延请为之师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恪尊垂训,设学重教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自昔设立学校,非唯尊师重道,盖欲养育人材,以备内外任使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其出身于学校者,有国子监学,有蒙古字学,有回回国学,有医学,有阴阳学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且地方百里,偃然为人师,岂他官比哉!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夫学校之事重矣,为守令者诚宜鼓舞而作新之,使庠序之更新,士子之奋厉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世宗、章宗之世,儒风丕变,庠序日成,士由科第位至宰辅者接踵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定之学校为河朔冠,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,砺督教不倦,经指授者悉为场屋上游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县经兵革后,无学校,暐仁召邑中俊秀子弟教之学,百姓欣然从之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- 设庠序,聚邑人子弟教之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上一篇:早游庠序,通《春秋》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
下一篇:先王设之庠序学校,而习以诗书礼乐,所以教民孝。|什么意思|大意|注释|出处|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