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
·余观察晋中,每升堂,首领官凡四人,先揖堂官,次分班对揖,将退,则余揖手,四人又一躬而行
-
·圣人之杀,所以止杀也。故果于杀而不为姑息,故杀者一二而所全活者千万。后世之不杀,所
-
·任有七难,繁任要提纲挈领,宜综核之才。重任要审谋独断,宜镇静之才。急任要观变会通,宜
-
·人人因循昏忽,在醉梦中过了一生,坏废了天下多少事!惟忧勤惕励之君子常自惺惺爽觉。
-
·无厌之欲,乱之所自生也;不平之气,乱之所由成也。皆有国者之所惧也。
-
·天下之事,真知再没个不行,真行再没个不诚,真诚之行再没个不自然底。自然之行不至其极
-
·整顿世界,全要鼓舞天下人心。鼓舞人心,先要振作自家神气。而今提纲挈领之人奄奄气不足
-
·难消客气衰犹壮,不尽尘心老尚童。
-
·人情,天下古今所同。圣人防其肆,特为之立中以的之,故立法不可太激,制礼不可太严,责人
-
·正直之人,能任天下之事,其才其守,小事自可见。若说小事且放过,大事到手才见担当,这便
-
·言语者,圣人之糟粕也。圣人不可言之妙,非言语所能形容。汉宋以来解经诸儒,泥文拘字,破
-
·世之人,闻人过失便喜谈而乐道之;见人规己之过,既掩护之,又痛疾之。闻人称誉便欣喜而
-
·君子之处事有真见矣,不遽行也,又验众见,察众情。协诸理而协,协诸众情众见而协,则断以
-
·不为三氏奴婢,便是两间翁主。三氏者何?一曰气质氏,生来气禀在身,举动皆其作使,如勇者
-
·方严是处人大病痛,圣贤处世离一温厚不得,故曰:“泛爱众”,曰“和而不同”,曰“和而不
-
·学莫大于明分。进德要知是性分,修业要知是职分,所遇之穷通要知是定分。
-
·衰世尚同,盛世未尝不尚同。衰世尚同流合污,盛世尚同心合德。虞廷同寅协恭,修政无异识,
-
·听言不爽,非圣人不能。根以有成之心,蜚以近似之语,加之以不避嫌之事,当仓卒无及之际,
-
·平生无一事可瞒人,此是大快乐。
-
·任侠气质皆贤者也,使入圣贤绳墨,皆光明俊伟之人。世教不明,纪法陵替,使此辈成此等气习
-
·业刻木如锯齿,古无文字,用以记日行之事数也。一事毕则去一刻,事俱毕则尽去之,谓之修业
-
·德不怕难积,只怕易累。千日之积不禁一日之累,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。
-
·朝廷法纪做不得人情,天下名分做不得人情,圣贤道理做不得人情,他人事做不得人情,我无力
-
·礼教大明,中有犯礼者一人焉,则众以为肆而无所容;礼教不明,中有守礼者一人焉,则众以为
-
·四脚平稳,不须又加榰垫。
-
·上吐下泻之疾,虽日进饮食,无补于憔悴;入耳出口之学,虽日事讲究,无益于身心。
-
·造物之气有十:有中气,有纯气,有杂气,有戾气,有似气,有大气,有细气,有闲气,有变气,有常
-
·古人事业精专,志向果确,一到手便做,故孔子治鲁三月而教化大行。今世居官,奔走奉承,簿
-
·镜空而无我相,故照物不爽分毫。若有一丝痕,照人面上便有一丝;若有一点瘢,照人面上便
-
·侍疾忧而不食,不如努力而加餐。使此身不能侍疾,不孝之大者也。居丧羸而废礼,不如节哀
-
·当繁迫事,使聋瞽人;值追逐时,骑瘦病马;对昏残烛,理烂乱丝,而能意念不躁,声色不动,亦
-
·君子与人共事,当公人己而不私。苟事之成,不必功之出自我也;不幸而败,不必咎之归诸人
-
·申、韩亦王道之一体,圣人何尝废刑名不综核?四凶之诛,舜之申、韩也;少正卯之诛,侏儒之
-
·观操存在利害时,观精力在饥疲时,观度量在喜怒时,观存养在纷华时,观镇定在震惊时。
-
·《太玄》虽终身不看亦可。
-
·稠众中一言一动,大家环向而视之,口虽不言,而是非之公自在。果善也,大家同萌爱敬之念;
-
·自井田废而窃劫始多矣。饱暖无资,饥寒难耐,等死耳。与其瘠僵于沟壑无人称廉,不若苟活
-
·不做讨便宜底学问,便是真儒。
-
·只一条线把紧,要机括提掇得醒,满眼景物都生色,到处鬼神都响应。
-
·天之气运有常,人依之以作事而百务成,因之以长养而百病少。上之政体有常,则下之志趋定
-
·挞人者梃也,而受挞者不怨梃;杀人者刃也,而受杀者不怨刃。
-
·有国家者,厚下恤民非独为民也。譬之于墉,广其下削其上乃可固也。譬之于木,溉其本剔其
-
·闻毁不可遽信,要看毁人者与毁于人者之人品。毁人者贤,则所毁者损;毁人者不肖,则所毁
-
·白花菜,掐不尽,一股挜十头,一夜生三寸。
-
·《氓》之诗,悔恨之极也,可为士君子殷鉴,当三复之。唐诗有云:“雨落不上天,水覆难再收
-
·为恶惟恐人知,为善惟恐人不知,这是一副甚心肠?安得长进?
-
·微子抱祭器归周,为宗祀也。有宋之封,但使先王血食,则数十世之神灵有托,我可也,箕子可
-
·吾心原止水,世态任浮云。
-
·人心是个猖狂自在之物,陨身败家之贼,如何纵容得他?
-
·余息而在沟壑,斗珠不如升糠;裸裎而卧冰雪,败絮重于绣縠。举世用人,皆珠縠之贵也,有甚
-
·鸱鸦其本声也如鹊鸠,然第其声可憎,闻者以为不祥,每弹杀之。夫物之飞鸣何尝择地哉?集屋
-
·避嫌者,寻嫌者也;自辨者,自诬者也。心事重门洞达,略不回邪,行事八窗玲珑,毫无遮障,则
-
·或问宰相之道,曰:无私有识。冢宰之道,曰:知人善任使。
-
·良知之说亦是致曲扩端学问,只是作用大端费力。作圣工夫当从天上做,培树工夫当从土上做
-
·人君有欲,前后左右之幸也。君欲一,彼欲百,致天下乱亡。则一欲者受祸,而百欲者转事他人
-
·礼是圣人制底,情不是圣人制底。圣人缘情而生礼,君子见礼而得情。众人以礼视礼而不知其
-
·物欲生于气质。
-
·定、静、安、虑、得,此五字时时有,事事有,离了此五字,便是孟浪做。
-
·岁首桃符:新德随年进,昨非与岁除。
-
·世上没个好做底官,虽抱关之吏,也须夜行早起,方为称职。才说做官好,便不是做官的人。
-
·不能长进,只为昏弱两字所苦。昏宜静以澄神,神定则渐精明;弱宜奋以养气,气壮则渐强健。
-
·无识见底人,难与说话;偏识见底人,更难与说话。
-
·悔前莫如慎始,悔后莫如改图,徒悔无益也。
-
·道理甚明甚浅甚易,只被后儒到今说底玄冥,只似真禅,如何使俗学不一切诋毁而尽叛之!
-
·君子之处事也,要我就事,不令事就我。其长民也,要我就民,不令民就我。
-
·胸中只摆脱一“恋”字,便十分爽净,十分自在。人生最苦处,只是此心沾泥带水,明是知得,
-
·天下事皆不可溺,惟是好德欲仁不嫌于溺。
-
·作一节之士,也在成章,不成章便是“苗而不秀”。
-
·正命者,完却正理,全却初气,未尝以我害之,虽桎梏而死,不害其为正命。若初气凿丧,正理不
-
·驼负百钧,蚁负一粒,各尽其力也。象饮数石,鼷饮一勺,各充其量也。君子之用人,不必其效
-
·大道有一条正路,进道有一定等级。圣人教人只示以一定之成法,在人自理会。理会得一步,
-
·小屈以求大伸,圣贤不为。吾道必大行之日然后见,便是抱关击柝,自有不可枉之道。松柏生
-
·为人上者,只是使所治之民个个要聊生,人人要安分,物物要得所,事事要协宜,这是本然职分
-
·应万变,索万理,惟沉静者得之。是故水止则能照,衡定则能称。世亦有昏昏应酬而亦济事,梦
-
·亲疏生憎,爱憎生毁誉,毁誉生祸福,此智者之所耽耽注意,而端人正士之所脱略而不顾者也。
-
·人不难于违众,而难于违己。能违己矣,违众何难?
-
·君子有君子之长,小人有小人之长。用君子易,用小人难,惟圣人能用小人。用君子在当其才,
-
·秀雅温文,正容谨节,清庙明堂所宜。若蹈汤火,衽金革,食牛吞象之气,填海移山之志,死孝死
-
·口有惯言,身有误动,皆不存心之故也。故君子未事前定,当事凝一。识所不逮,力所不能,虽
-
·谁见八珍能半饱,我欲一捷便收兵。
- 《齿以刚亡,舌以柔存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齐家治国平天下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鼹鼠饮河,不过满腹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黯然销魂者,唯别而已矣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,要内外整洁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黄鹤一去不复返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黄金若粪土,肝胆硬如铁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黄绢、幼妇、外孙、齑臼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鹿死不择音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