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
·百代而下,百里而外,论人只是个耳边纸上,并迹而诬之,那能论心?呜呼!文士尚可轻论人乎哉
-
·第一受用,胸中干净;第二受用,外来不动;第三受用,合家没病;第四受用,与物无竞。
-
·圣门学问心诀,只是不做贼就好。或问之,曰:做贼是个自欺心、自利心,学者于此二心一毫摆
-
·疏法胜于密心,宽令胜于严主。
-
·口有惯言,身有误动,皆不存心之故也。故君子未事前定,当事凝一。识所不逮,力所不能,虽
-
·淫怒是大恶,里面御不住气,外面顾不得人,成甚涵养!或曰:涵养独无怒乎?曰:圣贤之怒自别。
-
·以时势低昂理者,众人也;以理低昂时势者,贤人也;惟理是视,无所底昂者,圣人也。
-
·日日行不怕千万里,常常做不怕千万事。
-
·人之手无异于己之手也,腋肋足底,己摸之不痒,而人摸之则痒。补之齿不大于己之齿也,己之
-
·士大夫居乡,无论大有裨益,只不违禁出息、倚势侵陵、受贿嘱托、讨占夫役,无此四恶,也还
-
·敬肆是死生关。
-
·天地有真气,有似气,故有凤凰则有昭明,有粟谷则有稂莠。兔葵似葵,燕麦似麦,野菽似菽,槐
-
·汉儒杂道,宋儒隘道。宋儒自有宋儒局面,学者若入道,且休著宋儒横其胸中,只读六经、四书
-
·天下不可一日无君,故夷、齐非汤、武,明臣道也。此天下之大防也,不然则乱臣贼子接踵矣,
-
·七情总是个欲,只得其正了,都是天理;五性总是个仁,只不仁了,都是人欲。
-
·今之用人,只怕无去处,不知其病根在来处。今之理财,只怕无来处,不知其病根在去处。
-
·千金之子,非一日而贫也。日朘月削,损于平日,而贫于一旦。不咎其积,而咎其一旦,愚也。
-
·白花菜,掐不尽,一股挜十头,一夜生三寸。
-
·世间万物皆有所欲,其欲亦是天理人情。天下万世公共之心,每怜万物有多少不得其欲处。有
-
·圣明之世,情、礼、法三者不相忤也。末世情胜则夺法,法胜则夺礼。
-
·世之人,闻称人之善辄有妒心,闻称人之恶辄有喜心,此天理忘而人欲肆者也。孔子所恶,恶称
-
·世之治乱,国之存亡,民之死生,只是个我心作用。只无我了,便是天清地宁、民安物阜世界。
-
·力有所不能,圣人不以无可奈何者责人;心有所当尽,圣人不以无可奈何者自诿。
-
·礼重而法轻,礼严而法恕,此二者常相权也。故礼不得不严,不严则肆而入于法;法不得不恕,
-
·巧者,气化之贼也,万物之祸也,心术之蠹也,财用之灾也,君子不贵焉。
-
·古人云:“声色之于以化民,末也。”这个末,好容易底。近世声色不行,动大声色,大声色不
-
·到至诚地位,诚固诚,伪亦诚。未到至诚地位,伪固伪,诚亦伪。
-
·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,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。能使贤人君子无郁心之言,则正气培矣;能
-
·沉静非缄默之谓也。意渊涵而态闲正,此谓真沉静。虽终日言语,或千军万马中相攻击,或稠
-
·当事者若执一簿书,寻故事,循弊规,只用积年书手也得。
-
·先难后获,此是立德立功第一个张主。若认得先难是了,只一向持循去,任千毁万谤也莫动心,
-
·书室联:曙枕酣余梦,旭窗闲展书。
-
·斋戒神明其德,洗心退藏于密。
-
·字经三书未可遽真也,言传三口未可遽信也。
-
·处人不可任己意,要悉人之情;处事不可任己见,要悉事之理。
-
·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,人能不护短,则长进者至矣。
-
·无功而食,雀鼠是已。肆害而食,虎狼是已。士大夫可图诸座右。
-
·只人人去了我心,便是天清地宁世界。
-
·庙堂之上聚议者,其虚文也。当路者持不虚之成心,循不可废之故事,特借群在以示公耳。是
-
·近世料度人意常向不好边说去,固是衰世人心无忠厚之意。然士君子不可不自责,若是素行孚
-
·循弊规若时王之制,守时套若先圣之经,侈己自得,恶闻正论,是人也,亦大可怜矣,世教奚赖焉!
-
·回着头看,年年有过差;放开脚行,日日见长进。
-
·两君子无争,相让故也。一君子一小人无争,有容故也。争者,两小人也。有识者奈何自处于
-
·有道之言,得之心悟;有德之言,得之躬行。有道之言弘畅,有德之言亲切。有道之言如游万
-
·静中看天地万物,都无些子。
-
·圣人低昂气化,挽回事势,如调剂气血,损其侈不益其强,补其虚不甚其弱,要归于平而已。不
-
·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,便是肫肫其仁、天下一家滋味。然须推及鸟兽,又推及草
-
·当可怨可怒、可辩可诉、可喜可愕之际,其气甚平,这是多大涵养。
-
·百姓得所,是人君太平;君民安业,是人臣太平;五谷丰登,是百姓太平;大小和顺,是一家太
-
·兵革之用,德化之衰也。自古圣人亦甚盛德,即不过化存神,亦能久道成孚,使彼此相安于无事
-
·天下万事万物皆要求个实用,实用者与吾身心关损益者也。凡一切不急之物,供耳目之玩好,
-
·诚则无心,无心则无迹,无迹则人不疑,即疑,久将自消。我一著意,自然著迹,著迹则两相疑,
-
·物忌全盛,事忌全美,人忌全名。是故天地有欠缺之体,圣贤无快足之心。而况琐屑群氓,不安
-
·原不萌芽,说甚生机。
-
·气化无一息之停,不属进就属退。动植之物,其气机亦无一息之停,不属生就属死,再无不进不
-
·心要有城池,口要有门户。有城池则不出,有门户则不纵。
-
·“中”之一字,是无天于上,无地于下,无东西南北于四方。此是南面独尊道中底天子,仁义礼
-
·镜空而无我相,故照物不爽分毫。若有一丝痕,照人面上便有一丝;若有一点瘢,照人面上便
-
·休诿罪于气化,一切责之人事;休过望于世间,一切求之我身。
-
·三公示无私也,三孤示无党也,九卿示无隐也。事无私曲,心无闭藏,何隐之有?呜呼!顾名思义
-
·余每食虽无肉味,而蔬食菜羹尝足。因叹曰:嗟夫!使天下皆如此而后盗可诛也。枵腹菜色,盗
-
·门户可以托父兄,而丧德辱名非父兄所能庇;生育可以由父母,而求疾蹈险非父母所得由。为
-
·要非人,先要认底自家是个什么人;要认底自家,先看古人是个什么人。
-
·往见泰山乔岳,以立身四语甚爱之,疑有未尽,因推广为男儿八景,云:“泰山乔岳之身,海阔天
-
·攻我之过者,未必皆无过之人也。苟求无过之人攻我,则终身不得闻过矣。我当感其攻我之益
-
·任侠气质皆贤者也,使入圣贤绳墨,皆光明俊伟之人。世教不明,纪法陵替,使此辈成此等气习
-
·圣学入门先要克己,归宿只是无我。盖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,此便是舜、跖关头,死
-
·自古功业,惟孔孟最大且久。时雍风动,今日百姓也没受用处。赖孔孟与之发挥,而尧舜之业
-
·柔胜刚,讷止辩,让愧争,谦伏傲。是故退者得常倍,进者失常倍。
-
·学者不长进,病根只在护短。闻一善言,不知不肯问;理有所疑,对人不肯问,恐人笑己之不知
-
·先众人而为,后众人而言。
-
·一里人事专利己,屡为训说不从。后每每作善事,好施贫救难。予喜之,称曰:“君近日作事,
-
·有二三道义之友,数日别,便相思。以为世俗之念,一别便生;亲厚之情,一别便疏。余曰:君
-
·善根中才发萌蘖,即着意栽培,须教千枝万叶。恶源处略有涓流,便极力雍塞,莫令暗长潜滋。
-
·无厌之欲,乱之所自生也;不平之气,乱之所由成也。皆有国者之所惧也。
-
·顺其自然,只有一毫矫强,便不是;得其本有,只有一毫增益,便不是。
-
·间中都不容发,此智者之所乘而愚者之所昧也。
-
·天者未定之命,命者已定之天。天者大家之命,命者各物之天。命定而吉凶祸福随之也,由不
-
·得罪于法,尚可以逃避;得罪于理,更没处存身。只我底心,便放不过我。是故君子畏理甚于
-
·天地万物之理,出于静入于静;人心之理,发于静归于静。静者,万理之橐龠,万化之枢纽也。
- 《齿以刚亡,舌以柔存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齐家治国平天下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鼹鼠饮河,不过满腹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黯然销魂者,唯别而已矣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,要内外整洁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黄鹤一去不复返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黄金若粪土,肝胆硬如铁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黄绢、幼妇、外孙、齑臼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鹿死不择音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