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
·笃恭之所发,事事皆纯王,如何天下不平?或曰:才说所发,不动声色乎?曰:日月星辰皆天之文
-
·易衰歇而难奋发者,我也;易懒散而难振作者,众也;易坏乱而难整饬者,事也;易蛊敝而难
-
·名分者,天下之所共守者也。名分不立,则朝廷之纪纲不尊而法令不行。圣人以名分行道,曲
-
·施者不知,受者不知,诚动于天之南,而心通于海之北,是谓神应。我意才萌,彼意即觉,不俟出
-
·古人慎言,每云“有余不敢尽”。今人只尽其余还不成大过,只是附会支吾,心知其非而取辩
-
·德立行成了,论不得人之贵贱、家之富贫、分之尊卑。自然上下格心,大小象指,历山耕夫有
-
·一薪无焰,而百枝之束燎原;一泉无渠,而万泉之会溢海。
-
·日食脍炙者,日见其美,若不可一日无。素食三月,闻肉味只觉其腥矣。今与脍炙人言腥,岂不
-
·积威与积恩二者皆祸也。积威之祸可救,积恩之祸难救。积威之后,宽一分则安,恩一分则悦
-
·静中看天地万物,都无些子。
-
·夫坐法堂,厉声色,侍列武卒,错陈严刑,可生可杀,惟吾所欲为而莫之禁,非不泰然得志也。俄
-
·胸中情景要看得:春不是繁华,夏不是发畅,秋不是寥落,冬不是枯槁,方为我境。
-
·法令所行,可以使土偶奔趋;惠泽所浸,可以使枯木萌蘖;教化所孚,可以使鸟兽伏驯;精神
-
·火之大灼者无烟,水之顺流者无声,人之情平者无语。
-
·父母全而生之,子全而归之,发肤还父母之初,无些毁伤,亲之孝子也。天全而生之,人全而归
-
·世人相与,非面上则口中也。人之心固不能掩于面与口,而不可测者,则不尽于面与口也。故
-
·“民胞物与”,子厚胸中合下有这段著痛著痒心,方说出此等语。不然只是做戏的一般,虽是
-
·学者说话要简重从容,循物傍事,这便是说话中涵养。
-
·剑长三尺,用在一丝之铦刃。笔长三寸,用在一端之锐毫,其余皆无用之羡物也。虽然,使剑与
-
·此心要常适,虽是忧勤惕厉中,困穷抑郁际,也要有这般胸次。
-
·或问:圣人有可克之己否?曰:惟尧、舜、文王、周、孔无己可克,其余圣人都有。己任是伊尹
-
·一人忧则天下乐,一人乐则天下忧。
-
·浅狭一心,到处便招尤悔;因循两字,从来误尽英雄。
-
·千载而下,最可恨者乐之无传,士大夫视为迂阔无用之物,而不知其有切于身心性命也。
-
·大事难事看担当,逆境顺境看襟度,临喜临怒看涵养,群行群止看识见。
-
·为政先以扶持世教为主,在上者一举措间而世教之隆污、风俗之美恶系焉。若不管大体如何
-
·圣王不必天而必我,我之天定而天之天随之。
-
·一种不萌芽,六尘不缔构,何须度万众成罗汉三千?九边无夷狄,四海无奸雄,只宜销五兵铸金
-
·古之为人上者,不虐人以示威,而道法自可畏也;不卑人以示尊,而德容自可敬也。脱势分于
-
·简静沉默之人,发用出来不可当。故停蓄之水一决不可御也,蛰处之物其毒不可当也,潜伏之
-
·士君子要任天下国家事,先把本身除外,所以说“策名委质”,言自策名之后,身已非我有矣,
-
·禅家有理障之说,愚谓理无障,毕竟是识障。无意识,心何障之有?
-
·古者乡有缙绅,家邦受其庇荫,士民视为准绳。今也乡有缙绅,增家邦陵夺劳费之忧,开士民奢
-
·知识,帝则之贼也。惟忘知识以任帝则,此谓天真,此谓自然。一着念便乖违,愈着念愈乖违,
-
·昏暗难谕之识,优柔不断之性,刚愎自是之心,皆不可与谋天下之事。智者一见即透,练者触类
-
·使气最害事,使心最害理。君子临事,平心易气。
-
·四时惟冬是天地之性,春夏秋皆天地之情,故其生万物也,动气多而静气少。
-
·火不自知其热,冰不自知其寒,鹏不自知其大,蚁不自知其小,相忘于所生也。
-
·枕席之言,房闼之行,通乎四海。墙卑室浅者无论,即宫禁之深严,无有言而不知、动而不闻者
-
·声无形色,寄之于器。火无体质,寄之于薪。色无著落,寄之草木。故五行惟火无体而用不穷。
-
·古之居官也,在下民身上做工夫;今之居官也,在上官眼底做工夫。古之居官也尚正直,今之
-
·肯替别人想,是第一等学问。
-
·居尊大之位,而使贤者忘其贵重,卑者乐于亲炙,则其人可知矣。
-
·阳为客,阴为主;动为客,静为主;有为客,无为主;万为客,一为主。
-
·《易》称道济天下,而吾儒事业动称行道济时、济世安民。圣人未尝不贵济也。舟覆矣,而保
-
·观人只谅其心。心苟无他,迹皆可原。如下官之供应未备,礼节偶疏,此岂有意简傲乎?简傲上
-
·事有豫而立,亦有豫而废者。吾曾豫以有待,临事凿枘不成,竟成弃掷者。所谓权不可豫设,变
-
·露己之美者恶,分人之美者尤恶,而况专人之美、窃人之美乎?吾党戒之。
-
·以激而发者,必以无激而废,此不自涵养中来,算不得有根本底学者。涵养中人,遇当为之事,
-
·一切人为恶犹可言也,惟读书人不可为恶,读书人为恶更无教化之人矣。一切人犯法犹可言也
-
·用威行法,宜有三豫,一曰上下情通,二曰惠爱素孚,三曰公道难容。如此,则虽死而人无怨矣。
-
·射之不中也,弓无罪,矢无罪,鹄无罪。书之弗工也,笔无罪,墨无罪,纸无罪。
-
·学者只该说下学,更不消说上达。其未达也,空劳你说;其既达也,不须你说。故“一贯”惟
-
·吾友杨道渊常自叹恨,以为学者读书,当失意时便奋发,曰“到家却要如何”?及奋发数日,或
-
·人子之事亲也,事心为上,事身次之。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,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。
-
·一友人沉雅从容,若温而不理者。随身急用之物,座客失备者三人,此友取之袖中,皆足以应之
-
·庙堂之乐,淡之至也。淡则无欲,无欲之道与神明通。素之至也,素则无文,无文之妙与本始通
-
·千古一条大路,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、孔、孟由之。此是官路古路,乞人盗跖都有分,都
-
·古人之宽大,非直为道理当如此,然煞有受用处。弘器度以养德也,省怨怒以养气也,绝仇雠以
-
·事必要其所终,虑必防其所至,若见眼前快意便了,此最无识。故事有当怒而君子不怒,当喜而
-
·春秋人计可否,畏礼义,惜体面。战国人只是计利害,机械变诈,苟谋成计得,顾甚体面,说甚羞
-
·书室联:曙枕酣余梦,旭窗闲展书。
-
·攻己恶者,顾不得攻人之恶。若哓哓尔雌黄人,定是自治疏底。
-
·盗为男戎,色为女戎。人皆知盗之劫杀为可畏,而忘女戎之劫杀,悲夫!
-
·处人不可任己意,要悉人之情;处事不可任己见,要悉事之理。
-
·天地不可知也,而吾知天地之所生。观其所生,而天地之性情形体俱见之矣。是故观子而知父
-
·诗家无拘鄙之气,然令人放旷;词家无暴戾之气,然令人淫靡。道学自有泰而不骄、乐而不淫
-
·冬者,万物之夜,所以待劳倦养精神者也。春生、夏长、秋成,而不培养之以冬,则万物之灭久
-
·天地万物,其情无一毫不与吾身相干涉,其理无一毫不与吾身相发明。
-
·郊社,报天地生成之大德也。然灾沴有禳,顺成有祈,君为私田则仁,民为公田则忠,不嫌于求
-
·人事者,事由人生也;清心省事,岂不在人!
-
·众人但于“义”中寻个“利”字,再没于“利”中寻个“义”字。
-
·福莫大于无祸,祸莫大于求福。
-
·圣人制规矩不制方圆,谓规矩可为方圆,方圆不能为方圆耳。
-
·里面要活泼,于规矩之中无令怠忽;外面要摆脱,于礼法之中无令矫强。
-
·学者处事处人,先要识个礼义之中。正这个中正处,要析之无毫厘之差,处之无过不及之谬,便
-
·孔子只是一个通,通外更无孔子。
-
·为学第一工夫,要降得浮躁之气定。
-
·矫激之人加卑庸一等,其害道均也。吴季札、陈仲子、时苗、郭巨之类是已。君子矫世俗只
-
·事休问大家行不行,旧规有不有,只看义上协不协。势不在我,而于义无害,且须勉从;若有害
- 《齿以刚亡,舌以柔存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齐家治国平天下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鼹鼠饮河,不过满腹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黯然销魂者,唯别而已矣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,要内外整洁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黄鹤一去不复返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黄金若粪土,肝胆硬如铁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黄绢、幼妇、外孙、齑臼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
- 《鹿死不择音.》是什么意思,出处是出自哪里?